今天給各位分享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壓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本文目錄一覽:,1、,壓力容器 有限元分析,2、,文獻綜述不是方法,也不是論文,只是論文寫作中的一個環節,3、,論文的文獻綜述怎么寫?
今天給各位分享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壓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壓力容器 有限元分析
對壓力容器進行有限元分析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是解決壓力容器理論計算強度的一種有效途徑。
壓力容器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英文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pressure vessel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是指盛裝氣體或者液體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承載一定壓力的密閉設備。
1、壓力容器制造工序一般可以分為:原材料驗收工序、劃線工序、切割工序、除銹工序、機加工(含刨邊等)工序、滾制工序、組對工序、焊接工序(產品焊接試板)、無損檢測工序、開孔劃線工序、總檢工序、熱處理工序、壓力試驗工序、防腐工序。
2、不同的焊接方法有不同的焊接工藝。焊接工藝主要根據被焊工件的材質、牌號、化學成分,焊件結構類型,焊接性能要求來確定。首先要確定焊接方法,如手弧焊、埋弧焊、鎢極氬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等等,焊接方法的種類非常多,只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確定焊接方法后,再制定焊接工藝參數,焊接工藝參數的種類各不相同,如手弧焊主要包括:焊條型號(或牌號)、直徑、電流、電壓、焊接電源種類、極性接法、焊接層數、道數、檢驗方法等等。
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利用數學近似的方法對真實物理系統(幾何和載荷工況)進行模擬。還利用簡單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單元,就可以用有限數量的未知量去逼近無限未知量的真實系統。
有限元分析是用較簡單的問題代替復雜問題后再求解。它將求解域看成是由許多稱為有限元的小的互連子域組成,對每一單元假定一個合適的(較簡單的)近似解,然后推導求解這個域總的滿足條件(如結構的平衡條件),從而得到問題的解。這個解不是準確解,而是近似解,因為實際問題被較簡單的問題所代替。由于大多數實際問題難以得到準確解,而有限元不僅計算精度高,而且能適應各種復雜形狀,因而成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有限元是那些集合在一起能夠表示實際連續域的離散單元。有限元的概念早在幾個世紀前就已產生并得到了應用,例如用多邊形(有限個直線單元)逼近圓來求得圓的周長,但作為一種方法而被提出,則是最近的事。有限元法最初被稱為矩陣近似方法,應用于航空器的結構強度計算,并由于其方便性、實用性和有效性而引起從事力學研究的科學家的濃厚興趣。經過短短數十年的努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有限元方法迅速從結構工程強度分析計算擴展到幾乎所有的科學技術領域,成為一種豐富多彩、應用廣泛并且實用高效的數值分析方法。
文獻綜述不是方法,也不是論文,只是論文寫作中的一個環節
摘要: 基于對思辨與實證研究范式的分析, 探討文獻綜述的特點及其與研究方法的關系, 指出研究方法應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獨特性, 所謂“文獻法”不屬于研究方法的范疇。而研究整合法是基于文獻資料的實證研究方法, 它強調系統地收集、檢索與篩選文獻。元分析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種研究方法, 旨在通過統計分析技術量化地整合相關研究主題的已有文獻研究結果。研究整合法對撰寫更為客觀嚴謹的文獻綜述, 提升教育研究論文質量和促進教育研究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 研究整合法; 元分析;
對于教育學發展而言, 研究方法是決定教育研究質量的關鍵因素, 它意味著教育學的科學性質。 當前, 在教育研究文獻中, 比如, 調研報告、學位論文等, 經??吹接醒芯空咴谘芯糠椒ú糠謴娬{使用了“ 文獻法 ”?(也稱為“文獻綜述法”或“文獻研究法”)?。這種所謂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現為在撰寫文獻綜述時, 對收集和整理的一些以往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傳統意義上描述性地分析與概括, 并以此作為提出研究問題的基礎。對此, 有些教育研究者提出異議, 有人指出“文獻法”不是研究方法, 而有人則強調它是研究方法, 甚至有時兩種觀點發生激烈的爭論。
從研究方法的視角來看, 這種“文獻法”能稱之為研究方法嗎?對于這個問題的澄清, 有助于進一步明確研究方法的性質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論體系, 也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質量。
一、研究方法的范式之爭
要明確“文獻法”是否為一種研究方法, 有必要先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加以梳理, 了解此問題背后的研究范式之爭。教育研究范式是基于相應的方法論而形成的研究規范或模式, 它指導著科學研究采用何種具體的研究方法。當前科學研究領域的基本范式可以簡單概括為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 這也是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其中, 思辨研究關注解決應然問題, 強調建構概念、理論和觀點, 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概念的、規范的問題, 而實證研究關注解決實然問題, 強調基于收集和分析數據資料信息來推論研究結果。
具體而言, 教育研究的思辨與實證范式有著不同哲學基礎和研究取向。思辨研究強調研究者運用辯證法等哲學方法, 通過對事物或現象進行邏輯分析, 闡述思想或理論。有觀點認為, 思辨研究方法有著獨特的本體論價值和突出的認識論價值, 這決定了它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甚至自然科學領域始終居于重要地位。實證研究則注重直接經驗的作用, 強調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實驗或調查, 對收集的數據或信息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和解釋, 以事實為證據探討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在我國教育研究領域中, 思辨研究范式長期占有主導地位, 不過, 近年來實證研究不斷受到關注。事實上, 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并不沖突對立, 實證研究往往需要思辨為依托, 思辨研究也需要實證來驗證。
當前,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體系強烈地表現出實證研究的特征, 其背后以實證論作為哲學理念支撐, 認為所有知識都源自于感官經驗, 進而生成新的知識。西方教育研究方法在傳統上傾向于使用量化研究, 隨后質性研究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 目前更傾向于把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方法相結合而形成的混合研究方法。量化、質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等實證方法已經成為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主流。在我國教育研究領域, 也有人強調科學研究規范的核心是實證研究, 實證研究是教育學走向科學的必要途徑。
在實證研究者看來, 撰寫傳統意義上的文獻綜述而采用的所謂“文獻法”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方法, 不具有實證研究的特征, 缺少系統規范的、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
1.關于文獻綜述
針對一個研究主題, 人們往往從不同研究視角或基于不同理論加以探討, 這也促使相關研究領域逐漸形成豐富的知識體系。因此, 每一位研究者在針對一個研究主題開展一項新的研究時, 往往需要收集、整理大量以往研究文獻, 并分析、綜合與新研究相關的信息, 據此為提出新研究問題做準備。文獻綜述往往體現著以往眾多研究者的努力和成果。
具體而言, 文獻綜述是一種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獻進行的“再研究”, 屬于“元研究”即“研究之研究”的范疇。對與研究主題有關的以往研究文獻進行綜合概括, 有助于研究者充分了解以往研究的進展與不足, 在新舊研究之間建立起聯系。良好的文獻綜述通過廣泛研究文獻的探討, 聚焦到研究者想探討的研究問題上, 討論和發現新的研究問題, 說明為什么要進行新的研究, 為明確一個新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提供依據。
可見, 文獻綜述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 是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 文獻綜述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文獻法”。
2.研究方法的特征
文獻綜述的撰寫要服從于研究的主題和方法論。雖然從思辨研究的視角來看, “文獻法”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質, 但是, 它是否能稱之為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值得商榷。
科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包含一套程序或標準, 這套程序或標準表明研究結果是怎樣獲得的, 而且可以為同行重復采用, 這套程序或標準就是“科學方法”。宏觀而言, 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方法的體系, 包括方法論、研究范式和具體的研究方法等。微觀而言, 研究方法指具體的研究方法, 是研究者為了揭示事物的特點或規律, 而采用的系統的、規范的、可重復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直接影響著研究目的的實現, 往往表現為直接服務于研究目的而采用的研究工具或技術。
概括而言, 在微觀層面上, 教育研究方法一般要具有三個特性:
一是科學性。 科學的進步離不開研究方法的發展, 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強調研究依據相關理論或觀察事實, 提出研究問題, 設計研究方案, 收集分析資料, 驗證研究問題, 以認識和探討事物真相。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實證研究為主導, 這也影響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從實證研究的視角看來, 僅僅憑借思辨方式進行研究, 其科學性很容易受到質疑。不過, 對于“科學”本身的辨析, 基于不同的哲學觀, 思辨研究者仍然有理由堅稱思辨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具有其科學性, 對此實證研究者似乎并不能從哲學觀及認識論本質上徹底予以批判。
二是系統性。 研究方法應具有系統的、規范的程序或策略, 并且人們對這種研究方法的規范應達成共識。當前, 一些教育研究報告或論文的文獻綜述, 采用所謂的“文獻法”并不具有系統性:一方面, 對以往研究文獻的檢索和收集缺乏系統性;另一方面, 對以往研究文獻的分析缺乏系統性。一些文獻綜述并沒有制定文獻分析的標準和程序, 缺乏對以往文獻的數據或信息進行嚴謹分析的技術和工具。
三是獨特性。 不同性質的研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每一種研究方法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服務于特定的研究目的, 應用于不同的研究領域。在教育研究領域中, 幾乎所有的研究報告或學位論文都要撰寫文獻綜述, 都涉及對以往文獻的分析討論和綜合概括, 因此, 從這個角度來看, 即使“文獻法”強調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質, 這種研究方法并不具有特殊性, 不是一種特定的研究工具, 也不能稱之為研究方法。而一些受到廣泛認可的具體研究方法, 比如問卷法、訪談法等, 之所以能稱之為研究方法, 原因之一在于它們具有特殊性, 服務于其適用的特定研究目的。
3.“文獻法”不是研究方法
通過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可見, 對于教育研究而言, 撰寫文獻綜述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 文獻綜述是為一個研究使用相應的研究方法做準備或鋪墊, 它是一個研究的重要環節或重要組成部分。但是, 傳統意義上描述性的文獻綜述缺乏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它本身并不屬于具體研究方法的范疇。
即便思辨研究者認為撰寫文獻綜述就是使用了“文獻法”, 這種判斷本身存在著思辨的邏輯誤區, 即“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之間建立起來的邏輯關系仍然缺乏充分依據。文獻綜述是一篇教育研究報告或論文研究框架的基本內容之一, 它本身并不涉及具體的研究方法。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并沒有必然聯系, 如果一篇研究報告中有“文獻綜述”部分, 就稱之為“文獻法”, 這種邏輯關系顯然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 不論從思辨研究的視角, 還是實證研究的視角, “文獻法”的說法都很難成立, 而且這種說法過于模糊, 不夠科學嚴謹, 沒有表明具體的研究方法。況且, 對于大多數教育研究報告或論文而言, 不論研究者扛著實證研究的大旗, 還是走思辨研究的道路, 其研究目的往往并不是為了撰寫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的質量并不決定研究目的的實現, 而研究方法則決定是否能實現研究目的, 因此, 也不能僅憑撰寫了文獻綜述就強調研究使用了所謂的“文獻法”。
當然, 撰寫文獻綜述并不排斥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如果一篇研究報告采用科學、系統、獨特的方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那么這種方法就可以稱為研究方法。比如, 在社會研究方法體系中, “文獻研究”作為獨立的研究方式主要是利用二手資料進行分析, 文獻研究的具體研究方法主要有內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 (元分析法) 、統計資料分析方法等。在教育研究領域, 有針對以往研究文獻進行綜述性的研究方法, 它探討以往研究文獻的特點和規律, 對研究文獻進行科學、系統、獨特地分析綜合與歸納概括, 并服務于研究目的。不過, 這種情況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不稱之為所謂的“文獻法”, 而被稱為“研究整合法”。元分析法是研究整合法中最常見的一種研究方法。
三、研究整合法: 一種文獻綜述的方法
1.關于研究整合法
在西方教育研究領域, 人們提倡一種更為科學嚴謹地綜述已有研究文獻的方法, 即研究整合法(Research synthesis methods)?。研究整合法是一種基于文獻資料的實證研究方法, 對以往的研究報告進行系統分析, 以生成新的知識或解釋, 它包括擬訂研究問題, 檢索相關文獻, 評價、分析、綜合數據資料, 并解釋研究結果等。研究整合法不同于所謂的“文獻法”, 它強調研究要有系統的、明確的文獻收集、檢索與篩選的方法, 這意味著研究者對文獻資料的全面收集、組織與管理。
研究整合法對分析已有研究文獻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僅有助于全面整體地、更為完善地認識已有研究文獻, 以建立新舊科學知識的聯系, 而且也有助于人們提升對已有研究的認識, 并拓展已有研究的范圍。此外,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重要, 還因為其有助于人們認識已有研究的共識和沖突, 尤其針對相同的研究主題, 使用類似的研究設計而出現矛盾的研究結果時, 研究整合法有助于分析成因。對于教育科學而言, 與人的行為相關的研究情境更為復雜, 許多干擾因素難以排除, 一些自相矛盾的教育研究結果也備受質疑。而且每個研究在時間、樣本、情境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每個獨立的研究難以幫助人們基于研究結果作出決策, 這時研究整合法就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研究領域提倡研究整合法, 有助于對相關研究主題的各種研究結果加以整合, 并對研究結果的多樣性和矛盾之處作出解釋。
研究整合法強調實證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注重以往研究者的研究事實, 而不是研究者的主觀判斷或觀點。研究整合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探討, 人們更傾向于認為它是有效的文獻綜述的研究方法, 它更為客觀清晰地呈現研究現狀, 更能反映相關研究領域的主要問題表現。研究整合法的不足在于, 它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和文獻資源來實施這種方法, 需要長期的實證研究及后續分析的積累。此外, 一些研究整合法的具體方法?(比如元分析法)?常常被認為分析技術上過于復雜, 因此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和閱讀者都可能具有挑戰性。
概括而言, 研究整合法是運用特定的研究工具或手段對以往教育研究文獻進行系統分析的研究方法。從本質上講,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稱之為研究方法, 是因為它包括一系列科學的、系統的、特殊的研究方法。研究整合法強調發揮方法上的優勢, 尤其是統計方法的運用, 使用系統分析技術對文獻進行整合和綜述。在研究整合法的一系列具體研究方法中, 元分析法受到廣泛關注。
2.關于元分析法
元分析?(Meta-analysis)?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種研究方法, 在教育文獻研究中受到推崇。一些研究者把元分析界定為一種研究方法, 而另一些人更傾向于把它視為一種研究整合法的統計分析方法和技術, 也有學者甚至把元分析作為研究整合法的同義語。有人認為元分析在變量編碼等研究環節具有其獨特性, 它不僅僅是一種統計技術, 也是一種研究方法, 甚至元分析可以等同于研究整合法, 旨在定量地整合相關研究主題的已有研究結果, 從而確定這個研究主題的研究現狀。
元分析有一套量化的統計方法, 可以用來綜合分析大量研究數據和資料。元分析并不對以往研究結果做預判, 而是追求整體地看待以往研究結果, 目的在于得出有意義的推論。元分析的主要優點在于其具有規范或標準, 在分析已有研究結果的過程中, 能夠對以往研究進行整合的過程做出清晰報告, 以便于公開接受審核或重復驗證;而且, 元分析能夠以一種更有效、更細致的方式對大量以往研究文獻進行有組織地分析與概括, 有助于發現已有研究的效用和相互關系。
元分析有著細致的研究步驟, 概括而言, 主要是界定研究問題、檢索收集文獻、對研究結果進行編碼、確定共同的測量指標、對已有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等。
四、對教育研究報告及論文撰寫的建議
1.提升文獻綜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當前教育研究報告及論文中, 文獻綜述的撰寫方式多屬于思辨研究的范疇, 往往是對以往相關文獻進行邏輯思辨分析, 這無可厚非。思辨與其他研究范式并不沖突, 教育研究范式應提倡多元化及各種研究范式的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思辨與實證研究基于“應然”與“實然”不同視角來考察研究主題, 一些通過思辨研究方式來探討的問題難以通過實證研究方法來解決, 思辨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評估實證研究, 審視研究方法、概念、理論、反思和觀點, 教育研究經常需要綜合使用實證與思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實證和思辨兩種基本方法是互相滲透的, 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觀察者的解釋。教育研究方法既需要基于“應然”對教育現狀及其理論發展的嚴謹思辨, 也需要基于“實然”對教育規律及特點開展廣泛深入的實證研究。教育研究不僅要充分關注價值判斷的取向, 也要充分強調事實判斷的取向。
但是, 傳統意義上的文獻綜述的思辨質量受到一些學者的質疑。比如, 有研究針對我國部分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進行分析, 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文獻綜述, 羅列文獻, 缺乏實質的綜述;參考的文獻數量不夠充分, 文獻來源單一、缺乏精心選擇;缺乏對文獻的深度閱讀和分析, 難以對相關主題的已有研究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文獻綜述結構不合理, 寫作不夠規范。因此, 應提高撰寫文獻綜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加強對已有文獻的邏輯分析與概括的訓練。
2.重視文獻綜述的實證方法
從當前教育研究論文所使用的研究范式來看, 有研究通過分析我國教育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情況, 指出思辨研究仍然是我國教育研究領域的主要方法, 量化研究比例很小, 呈現逐年略有上升趨勢。當前在我國教育研究方法體系之中, 實證研究方法越發受到重視。教育研究不斷強調通過客觀的、可證實的、可重復的實證方法來探討相關教育研究問題。對于文獻綜述而言, 傳統描述性的文獻綜述往往很難消除讀者的種種質疑, 研究者可能會在主觀上為了確保研究邏輯的一致性, 突出某種研究結論, 而回避既有研究中一些重要文獻, 進而丟掉科學研究的客觀公正性。
因此, 基于實證研究的理念與方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有助于提升文獻綜述的質量, 也會更令人信服。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作為基于實證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 它們對于文獻綜述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研究者希望提升對以往研究文獻分析的質量, 那么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有助于撰寫更為客觀嚴謹的文獻綜述。
當然, 教育研究是否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要依據其研究目的。事實上, 一些教育研究報告的研究主題并不是以探討以往研究文獻為目的, 文獻綜述是研究的基礎前提, 而不是研究的目的, 不一定要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來撰寫文獻綜述。一個研究采用何種研究方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最為關鍵的是這種方法要服務于研究目的。如果一篇研究報告或論文以“研究整合法”或“元分析法”等實證方式來進行文獻分析, 有助于實現研究目的, 那么使用這種研究方法就不可或缺。
元分析作為一種量化的研究整合法在西方教育研究領域不斷發展起來。元分析對以往研究文獻的數量和質量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需要相關研究領域前期積累大量的研究文獻, 由于我國某些教育研究領域的實證研究文獻積累有限, 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的應用可能受到限制, 需要不斷努力開展豐富的教育研究來加以突破。
從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來看, 通過研究整合法?(比如元分析法)?等實證研究方式進行文獻綜述, 對提升教育研究論文質量和促進教育研究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論文的文獻綜述怎么寫?格式是什么?
應該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一,什么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的概念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根據其涉及的內容范圍不同,綜述可分為綜合性綜述和專題性綜述兩種類型.所謂綜合性綜述是以一個學科或專業為對象,而專題性綜述則是以一個論題為對象的.
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并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文獻綜述的作用
文獻綜述在于高度濃縮了幾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亂無序的同類文獻之成果與存在問題或爭論焦點,對其進行了歸納整理,使之達到了條理化和系統化的程度.它不僅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勞動節省了用于查閱分折文獻的大量寶貴時間,而且還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員借鑒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領導者進行科學決策.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的意義
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后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于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獻綜述的選題與文獻資料的搜集
選題原則
1.結合所學知識選自己專長的或有基礎的題目,否則難以寫出水平較高的綜述.
2.根據所占有文獻資料的質和量選題.
3.選題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學科矛盾的焦點,新成果,新動向.
4.題目不宜過大,范圍不宜過寬.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于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后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二)文獻資料的搜集
1,文獻資料的搜集途徑
(1)利用有關的檢索工具(包括目錄,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獻資料.
(2)利用國際聯機檢索系統搜集文獻資料.
(3)利用原始文獻(包括專業期刊,科技報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會議文獻,專著和標準等)搜集文獻資料.
(4)利用三次文獻(包括綜述,述評,百科全書,年鑒和手冊等)搜集文獻資料.
(5)通過Interent網和光盤數據庫搜集文獻資料.
2,文獻資料的搜集方法
將文獻資料儲存在大腦中或其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他載體上形成不時取用的"資料庫"的過程稱作文獻資料搜集法.它包括閱讀法,剪報法,筆記法和現代化技術存貯法(如復印,電腦存貯,光盤存貯等).
三,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體格式:①綜述題目;②作者單位;③摘要;④關鍵詞;⑤前言;⑥主題;⑦總結;⑧參考文獻.下面著重介紹前言,主題部分,總結部分及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一)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前言部分要寫清:
(1)首先要說明寫作的目的.
(2)有關概念的定義.
(3)規定綜述的范圍,包括:"專題涉及的學科范圍",綜述范圍切忌過寬,過雜,"時間范圍",必須聲明引用文獻起止的年份.
(4)扼要說明有關問題的現況或爭論焦點,引出所寫綜述的核心主題,這是廣大讀者最關心而又感興趣的,也是寫作綜述的主線.
(二)主題部分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三) 總結部分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
四,注意事項
由于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于"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要圍繞主題對文獻的各種觀點作比較分析,不要教科書式地將有關的理論和學派觀點簡要地匯總陳述一遍.
文獻綜述在邏輯上要合理,即做到由遠而近先引用關系較遠的文獻,最后才是關聯最密切的文獻.
評述(特別是批評前人不足時)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對原作者論點的誤解),不要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不能從二手材料來判定原作者的"錯誤".
文獻綜述結果要說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襯托出作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論價值.
采用了文獻中的觀點和內容應注明來源,模型,圖表,數據應注明出處,不要含糊不清.
文獻綜述最后要有簡要總結,表明前人為該領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礎.
所有提到的參考文獻都應和所研究問題直接相關.
文獻綜述所用的文獻,應主要選自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
所引用的文獻應是親自讀過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據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獻引用的內容而并末見到被引用的原文,因為這往往是造成誤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時可給綜述的科學價值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并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文獻綜述范文之一
制度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理論綜述
摘要:
關鍵詞:(略)
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與制度的起源,制度變遷與創新,國家制度供給一起被稱為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義上,制度的起源,變遷與創新,供給與需求都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相關.從結論上說,有效率的制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無效率的制度會抑制甚至阻礙經濟增長和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回瞻
1.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中關于制度的論述
馬克思認為,沒有抽象的生產,也沒有離開制度(馬克思的提法是生產關系,實質上就是制度)的生產力及其發展.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組織和運行的.先進的生產關系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后的生產關系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一個持續一定時間跨度的相對穩定的生產關系(制度框架)為生產力提供了一個相應發展的制度"空間",這對許多經濟學家研究制度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
2.西方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流派的論述
(1)模型派
他們認為:社會經濟的增長或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疊加和質變的結果.他們將各種增長要素作為自變量,把經濟增長(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為因變量,確定函數關系,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解釋經濟現象.最著名的有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爾多,羅賓遜,帕西內蒂等人倡導的劍橋經濟增長模型.這些經濟增長模型實質上只是說明了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力求使得產出決定的總需求的增長要與生產產品的總生產能力匹配,逐漸強調了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忽視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結構派
他們認為,經濟增長和發展既是一國經濟量(總量與均量)和能力的增長與擴張過程,也是一國經濟結構的轉換過程.主要有劉易斯等的"二元結構論";納克斯的"貧困循環論";由"投資不可分性"而產生的羅丹的"大推進論";錢納里等人主張的"發展型式"理論;以及"兩缺口理論",以及"平衡與不平衡增長"的理論等等.在這一流派中,已經隱含著制度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尤為明顯.因此,有人甚至將劉易斯劃為新制.
(3)階段派
代表人物是羅斯托,他將經濟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準備條件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不難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來越明顯.
(4)因素派或起源派
這一流派中,丹尼森將經濟增長的因素劃分成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生產率.細分為八個方面,(有人歸納為7個)即:使用的勞動者的數量及結構;工作小時;使用勞動者的教育程度;資本存量的規模;知識的狀態;分配到無效使用中的勞動的比重;市場規模;短期需求壓力的格局和強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為什么增長率不同:戰后幾個西方的經驗》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習慣稱為丹尼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引發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各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通過模型進行計算,但是,是什么原因(因素)將這些因素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二個問題:將應該計算的因素計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即所謂"剩余溢出",那么,這些"余值"應該歸入到哪個因素
而庫茲涅茨強調需求結構的高改變率對現代經濟增長中生產結構的高轉換率影響巨大.它會引起創造新產品的技術高新與發明,促進新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最終促進現代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速度.
(5)新增長理論派
主要有羅默的"收益遞增經濟增長模式";盧卡斯的"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增長模式";鮑依德的"動態聯合體資本增長模式";阿溫楊的"創新與有限度的邊干邊學模式"等等.這些理論不僅將知識和人力資本因素引入經濟增長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長理論確認了制度與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并總結出了一套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質資本的投資;保護知識產權;支持研究與開發工作;實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并在世界范圍內傳遞的國際貿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場上的大的扭曲等.
(6)勞動分工演進派
楊小凱為代表的這一學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先天不足,即,將社會的產業結構或分工狀態當作固定不變的因素,然后研究資源在其中的最優配置,然后構建了分工演進模式解釋經濟增長.他們認為,當人們經驗不多時,生產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費用,人們只有選擇自給自足.通過實踐學習,生產率提高,能夠付得起交易費用,因而,人們開始選擇高一級的分工與專業化水平.而這種通過專業化學習會加速學習速度,從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這個正反饋(良性循環)將使勞動分工自發地演進.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產力正是因為專業化造成了某種信息不對稱,賣者對于自己生產的產品知之甚多,而作為買者卻知之甚少.
楊小凱等人的分工演進理論模式給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我們有兩點啟示:
啟示一:促進分工與交易以及知識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和發展極為重要.
啟示二:一國的制度創新,應當朝促進分工,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發展.
(7)"反增長"或"零增長"派
以米多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人類經濟增長和發展付出的代價太大,因此主張反增長或增長價值懷疑論;米多斯將人口增長,糧食供給,資本投資,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連接成為一個"反饋回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為了避免世界末日來臨,就必須使主要的經濟增長因素實現"零增長",因此,該理論被稱為"增長極限論"或"零增長論".
二,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主要論點
1.諾斯的觀點
(1)制度和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關系
新制度經濟學派對制度與經濟發展有創造性貢獻的是諾斯.他關于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的核心論點簡明扼要,即,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是制度因素,一種提供適當的個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財產關系的作用最重要.其依據是,在傳統經濟學中,市場的運作被假定為完備的信息,明確界定的產權條件和零成本的運行過程.人們在市場交易的過程被過濾為單純的價格機制的操作,就連為達成交易而搜尋信息的費用也不存在了.在這一模式分析邏輯下,其它一些協調組織與組織經濟活動的"制度"和"組織"被看成無足輕重.如果用傳統經濟學分析方法無法解釋1600年到1850年海洋運輸業在技術上并無多大進步的情況下,生產率卻有較大幅度提高的現象.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視.制度的功效在于通過一系列的規則來界定交易主體間的相互關系,減少環境中不確定性和交易費用,進而保護產權,增進生產性活動,使交易活動中的潛在收益成為現實.
諾斯指出:制度環境是一系列用來確定生產,交換與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會,法律規則,制度安排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合作與競爭方式的規則,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規則,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用以約束個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制度不同于體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訂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制度框架約束著人們的選擇集.既然這些規則不僅造就了引導和確定經濟活動的激勵系統,而且決定了社會福利與收入分配的基礎,那么,制度結構在靜態上就決定了一個經濟實體及其知識技術出路的增長率.諾斯認為:許多經濟學家將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積累和知識進展等等歸入經濟增長的原因,其實就是經濟增長本身.而引起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變遷.制度變遷是從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過程.在各種因素使潛在的外部利潤在現有的制度安排下無法實現時,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他認為,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發生.進而,諾斯對制度的供給與需求進行了分析,當制度的供給與需求相一致時,達到制度均衡.這種制度均衡的實現條件是制度供給者的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即MR=MC.據此,諾斯提出了構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標準或原則是使得新機制(制度)下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國家在制度變遷中的作用
國家并非"中立"的,國家決定產權結構,而經濟增長有賴于明確的產權,但在技術和現有的組織制約下,產權的創新,裁定和行使代價都極為昂貴,因此國家作為一種低成本的提供產權保護與強制力的制度安排應運而生,以維護經濟增長和發展,并最終對造成經濟的增長,發展,衰退或停滯的產權結構的效率負責.
(3)意識形態理論
意識形態的特征有三個:
第一,意識形態是節約機制,通過它,人們認識了他們所處環境,減少了"試錯"成本.
第二,意識形態會通常與個人觀察世界時對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倫理評價交織在一起,也就是說有時會在相互對立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中作出選擇.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評價等.
第三,當人們原有的觀念或經驗與意識形態不符時,他們就會改變試圖其意識形態,來發展一套更加適合其觀念或經驗的新的理性選擇.
因此,意識形態是影響制度安排和經濟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2.國際經濟增長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維持經濟增長和提高經濟效率兩大難題,而問題的根源在于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尋租.
(2)制度安排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首先,制度通過影響信息和資源的可獲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會交易的基本規劃而擴展了人類的選擇,即經濟發展的目標.其次,制度"矯正價格"的努力成效,即對經濟發展的基本的和長期貢獻.再次,盡管技術創新會推動經濟發展,但在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依賴于促進創新,界定產權和契約關系或分擔外在風險的各種制度安排.
(3)從制度的供給與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創新需求產生于經濟中無效率的增多,技術變化,市場特征以及確立個人與集團維護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給依賴于立法秩序,制度設計成本及尋找可選擇目標的知識基礎.因此,發展中國家必須確立以立法秩序為核心的制度環境,塑造市場力量以驅動創新.
(4)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根本問題是缺乏發展市場經濟的制度背景.如法律和秩序,穩定的道德,產權的界定,人力資本的供給,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擔風險的法規等.因此,在發展中國家,如何使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制訂一套公開,透明的規則體系,防止尋租,以權謀私和欺詐行為,為市場經濟運作制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環境,才是實現市場經濟順利轉型并高效運作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簡單的評述及問題
1.諾斯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的框架,把制度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應用現代產權理論說明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指出制度變遷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對經濟學發展作出了貢獻.
2.新制度經濟學派方法的應用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許多原來對制度不以為然的經濟學家廣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經濟學家們的分析方法,普遍認為,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不僅只關注資本積累,技術引進,資金籌集,產業結構優化,就業的改善等等純經濟方面的因素,而更加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或阻礙作用上.
3.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和發展問題研究的范圍內,大大擴大了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視野,而研究對象也由以前的以資本主義發展中小國家或地區為主轉向發展中的大國.
4.幾個應當深入研討的問題
(1)在許多人看來,制度仍然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將制度因素進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變遷在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怎樣才能加快制度變遷的步伐,促進經濟的發展.
(3)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的獲取已經非常容易,那么,新制度經濟學派的理論基石之一的交易費用的地位是否會動搖.
新制度經濟學派的許多觀點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接受,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上述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新制度經濟學派及其追隨者,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美]道格拉斯C諾斯,陳郁,羅華平等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2][美]科斯,諾斯等:《財產,產權與制度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3]國際經濟增長中心V奧斯特羅姆和D菲尼,H皮希特編,王誠等譯:《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問題與選擇》,商務印書館,1992
[4]張宇燕:《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對制度的經濟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5]林毅夫:《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林業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7]李悅:《產業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8]羅斯托:《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M],商務印書館,1985
文獻綜述范文之二
經濟全球化理論流派回顧與評價
摘要:我國已加入WTO,對于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里處于弱勢的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研究經濟全球化問題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綜合了18世紀以來各主要流派的經濟全球化理論,并簡要評價,提出我們的看法,以便為政府宏觀引導企業微觀決策以及理論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世界市場/國際貿易/經濟一體化
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目前經濟全球化正向縱深層次發展.我國已加入WTO,一方面,成千上萬的跨國公司蜂擁而至: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市場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我國企業走出國門:我國已漸漸融入世界經濟這個大家庭中.但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政府一時也難以認清復雜的國際市場,因此,研究經濟全球化理論已是十分迫切與必要.
一,經濟全球化理論流派回顧
經濟全球化理論在西方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時期,在過去200多年的歲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經濟學家從不同的角度,立場對經濟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性質,不同內容將其歸納為以下幾種流派: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經濟學家的經濟全球化理論
1.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全球化思想.我們可從馬恩(對馬克思,恩格斯的簡稱,下同)1845年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分析,表述"世界歷史"的定義與特征里看出馬克思對經濟全球化的最初理解.他說:"……生產力的這種發展(隨著這種發展,人們的世界歷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時已經是經驗的存在)之所以是絕對必要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使貧困,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會重新開始爭取生活必需品的斗爭,也就是說,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其次,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只有隨著生產力的這種普遍發展,人們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產生在一切民族中同時都存在著'沒有財產的'群眾這一現象(普遍競爭)使每一民族都依賴于其他民族的變革;最后,地域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所替代."(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6.)恩格斯在其著作《共產主義原理》中指出:"單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密地聯系起來,致使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著另一個國家的事變的影響."(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68.)由此可見,最初,馬克思把經濟全球化寓于"世界歷史"之中,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各國人民的普遍交往,彼此緊密聯系是世界歷史的主要內容.恩格斯則認為,資本主義大工業是導致經濟全球化的根本誘因,經濟全球化的最根本內容和基礎是以世界市場為紐帶的世界性的物質生產和消費.1848年,馬恩在其合著的《共產黨宣言》中又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與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隨著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隨著工業生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于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267.)在馬恩看來,只有在各地區,各民族廣泛分工的基礎上形成世界市場,才意味著從根本上消滅了各地區,各民族相對孤立的發展狀態,從而最終形成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統一的世界市場;同時,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其他方面的交往必然也隨之發展起來.由此可見,馬恩在這里認識到了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問題,國際分工的關系,并意識到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非經濟影響.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資本論》里較為詳細地論述了生產全球化,資本全球化以及它們的影響.他說:"現在,一切國外投資都已采取股份形式…",(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1030.)"成立國際卡特爾,例如英國和德國在鐵的生產方面成立的卡特爾,使得英,德兩國的鐵產量飛速增長……"(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495.).可見,馬克思已經充分認識到了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主體:跨國公司的早期形式——卡特爾的性質與作用.后來他又指出,"資本輸出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作為支付手段或購買手段的輸出,另外一種是作為投資為目的的輸出."(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653.)"資本輸往國外……是因為他在國外能夠按較高的利潤率來使用."(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285.)"生產的全球化使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代之而起的是使用來自世界各國原料的工業……生產的'國界'因此被模糊."(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497.)從以上論述看出,馬恩不僅找到了經濟全球化執行主體——跨國公司,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具體運行方式:生產全球化和資本運作全球化(商品資本,借貸資本,產業資本的全球化),而且還指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對利潤的追求以及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工業的影響.
2.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經濟全球化思想.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結合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實際,論述了資本主義經濟全球發展的新特點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相聯系的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以及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巴蘭在其《增長的政治分析》中認為,不發達國家經濟落后的根源是外來資本主義的滲透(即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它一方面攫取了很大一部分生產剩余,為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
文獻綜述格式
文獻綜述格式模板2000字
在社會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的各個領域,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文獻綜述格式模板2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什么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后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后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傊?,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二、撰寫文獻綜述的目的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學寫綜述的目的:
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法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進行學術研究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后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于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三、撰寫文獻綜述的步驟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1、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于某種需要,如從事某項科研、為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寫文獻綜述,所選題目宜小些,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于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后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選定題目后,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后,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于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2、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文獻內容討論和分析)、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文獻內容討論和分析)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砂茨甏樞蚓C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關于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四、注意事項
由于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于“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3、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4、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關于畢業設計(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要求
文獻綜述是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檢索、搜集、整理、綜合利用學術文獻資料,根據所研究課題對文獻資料進行有效的歸納、分析、總結能力,從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畢業設計(論文)文獻綜述是指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研究課題或研究題目確定后,通過搜集、整理、閱讀國內外相關學術文獻資料,就與該課題或題目直接相關的主要研究成果、學術意義、研究方法、研究動態、最新進展等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綜合分析后所做的簡要評述。是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
文獻綜述所評述的學術文獻必須與學生所撰寫畢業設計(論文)保持高度一致,必須對可能影響所撰寫畢業設計(論文)主要論點、政策建議或反駁依據等主要學術結論的相關文獻及其主要論斷做出清晰、準確、流暢的說明,必須保證綜述本身結構的完整性,能夠反映學生的利用學術文獻的綜合能力。
文獻綜述是學生撰寫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在論文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文獻綜述必須按學院要求的基本規范撰寫,一般應在3000字左右。文獻綜述的成績綜合納入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成績之中,未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文獻綜述的學生不得參加畢業論文答辯。
所有畢業生在撰寫畢業設計(論文)后必須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文獻綜述。學院明確要求從20xx級學生畢業論文開始實施文獻綜述寫作制度。為了進一步規范文獻綜述的寫作,現將文獻綜述寫作要求明確如下:
一、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
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或專題搜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就國內外在該領域或專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進展、研究動態、前沿問題等進行綜合分析而寫成的、能比較全面的反映相關領域或專題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的綜述性文章?!熬C”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后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評述。
二、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注意事項
1、文獻綜述是一篇相對獨立的綜述性學術報告,包括題目、前言、正文、總結等幾個部分。
題目:一般應直接采用《文獻綜述》作為標題,經指導教師批準也可以所研究題目或主要論題加“文獻綜述”的方式作為標題。
前言:點明畢業設計(論文)的論題、學術意義以及其與所閱讀文獻的關系,簡要說明文獻收集的目的、重點、時空范圍、文獻種類、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內容。
正文:無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獻的時空順序,層次順序,畢業設計(論文)的論點順序等展開,總之要根據畢業設計(論文)的具體情況撰寫,對畢業設計(論文)所采用的全部參考文獻分類、歸納、分析、比較、評述,應特別注意對主流、權威文獻學術成果的引用和評述,注意發現已有成果的不足。
結論,對全文的評述做出簡明扼要的總結,重點說明對畢業設計(論文)具有啟示、借鑒或作為畢業設計(論文)重要論述依據的相關文獻已有成果的學術意義、應用價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標。
2、要圍繞畢業論文主題對文獻的各種觀點作比較分析,不要教科書式地將與研究課題有關的理論和學派觀點簡要地匯總陳述一遍。
3、評述(特別是批評前人不足時)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對原作者論點的誤解),不要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不能從二手材料來判定原作者的“錯誤”。
4、文獻綜述結果要說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襯托出作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論價值。
5、采用了文獻中的觀點和內容應注明來源,模型、圖表、數據應注明出處,不要含糊不清。
6、文獻綜述最后要有簡要總結(結論),并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表明前人為該領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礎。
7、所有提到的參考文獻都應和所畢業論文(設計)研究問題直接相關。
8、文獻綜述所用的文獻,與畢業設計(論文)的論題直接相關,與畢業設計(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完全一致;重要論點、論據不得以教材、非學術性文獻、未發表文獻作為參考文獻,應主要選自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的文章,其次是教科書或其他書籍。至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廣播、通俗雜志中的文章,一些數據、事實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觀點不能作為論證問題的依據。
三、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的著錄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并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一致。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后均以“.”結束。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以及示例如下。
1、 連續出版物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例如:
[1] 毛峽,丁玉寬.圖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諧感評價[J]、電子學報,20xx,29(12A):1923-1927.
2、 專著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例如:
[2] 劉國梁,王成.圖書館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 會議論文集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A]//主編、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例如:
[3] 毛峽,孫云.和諧圖案自動的生成研究[A].第一屆中國情感計算及智能交互學術會議論文集[C].北京: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20xx:277-281.
4、 學位論文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例如:
[4] 張京、水利水電理論[D]、武漢:武漢大學,1997.
5、 報告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例如:
[5] 馮宜章、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研究院,1997.
6、 專利文獻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發布日期、例如:
[6] 姜錫州.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P].中國專利:881056078,1983-08-12.
7、 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標準代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
[7] GB/T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8、 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
[8] 毛峽、情感工學破解‘舒服’之謎[N]、光明日報,20xx-4-17(B1)、
9、 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例如:
[9] 王明亮、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據庫系統工程的進展[EB/OL]. , 1998-08-16/1998-10-04.
引用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識說明如下:
根據GB3469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示以下各種參數文獻類型,如下表所示:
四、文獻綜述頁面設置和字體大小
1、頁眉
頁眉內容一律為“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文獻綜述”,小五號宋體,右對齊。
2、頁邊距
論文的上邊距:30mm、下邊距:30mm、左邊距:35mm、右邊距:35mm、頁眉:30mm、頁腳:30mm,行間距為固定值22磅行距。
3、頁碼的書寫要求
頁碼從前言部分開始至結論,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頁碼位于頁面底端居中。封面不編入論文頁碼。
4、文獻綜述中一級標題為黑體4號,二級標題為黑體小四號。正文用宋體小四號,參考文獻用宋體小五號。
5、文獻綜述字體樣式見附件1,封面格式見附件2。
;
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壓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壓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