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以及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進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錄一覽:,1、,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包括哪些,2、,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包括,3、,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建設涉及哪些生態風險區,該如何應對?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以及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進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包括哪些
- 2、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包括
- 3、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建設涉及哪些生態風險區,該如何應對?
- 4、國能準能集團:礦區生態修復案例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報告
- 5、內蒙古林草局和林草建設局關系
- 6、10四中要合乎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對什么實施生態恢復
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包括哪些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七大布局。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以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為基礎,以國土空間規劃確定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突出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的生態支撐,在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并與相關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銜接的基礎上,將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規劃布局在7個重點區域。
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
本區域位于我國西南部派滾,涉及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肅、新疆等6個省(區),含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若爾蓋草原濕地、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阿爾金草原荒漠化防治、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藏東南高原邊緣森林等7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主攻方向。以推動高寒生態系統自然恢復為導向,立足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生態功能區等7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保護草原、河湖、濕地、冰川、荒漠等生態系統,加快建立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進一步突出對原生地帶性植被、特有珍稀物種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力度,科學開展天然林草恢復、退化土地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和人工草場建設等人工輔助措施,促進區域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高原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功能穩定性。
二、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
本區域涉及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8個省(區),包括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即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四川的若爾蓋草原濕地、甘肅的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青海的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生態功能區納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
主攻方向。遵循“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以增強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穩定性為重點,上游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中游抓好水土保持、下游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立足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開展多沙粗沙區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整治,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科學開展林草植被保護和建設,提高植被覆蓋度,加快退化、沙化、鹽堿化草場治理,保護和修復黃河三角洲等濕地,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強礦區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使區域內水土流失狀況得到有效控制,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并保護區域內生物多樣性。
三、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
本區域涉及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11個省(市),含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三峽庫區水土保持、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悶衡大別山水土保持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重要濕地。
主攻方向。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以推動亞熱帶森林、河湖、濕地生態系統的綜合整治和自然恢復為導向,立足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強森林、河湖、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退牧還林還草、退田(圩)還湖還濕、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大力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河湖和濕地修復、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切實加強大熊貓、江豚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恢復,進一步增強區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逐步提升河湖、塵罩余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
四、東北森林帶
本區域位于我國東北部,涉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等4個省(區),含大小興安嶺森林、長白山森林和三江平原濕地等3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主攻方向。堅持以“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根本遵循,以推動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自然恢復為導向,立足大小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區等3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加強森林、草原、河湖、濕地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和修復,連通重要生態廊道,切實強化重點區域沼澤濕地和珍稀候鳥遷徙地、繁殖地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穩步推進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水土流失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綜合整治等治理任務,提升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穩定性,保障國家東北森林帶生態安全。
五、北方防沙帶
本區域跨越我國北方地區,涉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甘肅、新疆(含新疆兵團)等9個省(區、市),是“兩屏三帶”中的北方防沙帶,含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和阿爾泰山地森林草原、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呼倫貝爾草原草甸、科爾沁草原、渾善達克沙漠化防治、陰山北麓草原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主攻方向。以推動森林、草原和荒漠生態系統的綜合整治和自然恢復為導向,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和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保護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等生態系統,持續推進防護林體系建設、退化草原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深入開展河湖修復、濕地恢復、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等,進一步增加林草植被蓋度,增強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提高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六、南方丘陵山地帶
本區域主要涉及福建、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5省(區),含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武夷山等重要山地丘陵區。
主攻方向。以增強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導向,立足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重點生態功能區,在全面保護常綠闊葉林等原生地帶性植被的基礎上,科學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中幼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大力推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逐步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進一步加強河湖生態保護修復,保護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連通生態廊道,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開展有害生物防治,筑牢南方生態安全屏障。
七、海岸帶
本區域涉及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11個省(區、市)的近岸近海區,涵蓋黃渤海、東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含遼東灣、黃河口及鄰近海域、北黃海、蘇北沿海、長江口—杭州灣、浙中南、臺灣海峽、珠江口及鄰近海域、北部灣、環海南島、西沙、南沙等12個重點海洋生態區和海南島中部山區熱帶雨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主攻方向。以海岸帶生態系統結構恢復和服務功能提升為導向,立足遼東灣等12個重點海洋生態區和海南島中部山區熱帶雨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保護自然岸線,嚴格控制過度捕撈等人為威脅,重點推動入海河口、海灣、濱海濕地與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種典型海洋生態類型的系統保護和修復,綜合開展岸線岸灘修復、生境保護修復、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生態災害防治、海堤生態化建設、防護林體系建設和海洋保護地建設,改善近岸海域生態質量,恢復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強候鳥遷徙路徑棲息地保護,促進海洋生物資源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海岸帶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功能穩定性,提高抵御海洋災害的能力。
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包括
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包括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劃定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等七大重點生態功能區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并在基礎上實施九大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總投資額超過3萬億元。建設七大重點生態功能區,分別是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并根據各個區域的不同情況,部署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了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九大工程。
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1.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天然林保護、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河湖與濕地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
2.完善黃河流域水沙調控、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防沙治沙、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措施,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設以梯田和淤地壩為主的攔沙減沙體系,持續實施治溝造地,推進塬區固溝保塬、坡面退耕還林、溝道治溝造地、沙區固沙還灌草,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3.大力開展封育保護,加強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禁止開墾利用荒山荒坡,開展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推進水蝕風蝕交錯區綜合治理,積極培育林草資源,選擇適生的鄉土植物,營造多樹種、多層次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統籌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和退牧還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開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提升林草生態系統質量;開展重點河湖、黃河三角洲等濕地保護與恢復,保證生態流量,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開展灘區土地綜合整治;加快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二、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1.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草原保護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防沙治沙、河湖和濕地保護恢復、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綜合整治等工程。
2.堅持以水定綠、喬灌草相結合,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大力實施退化林修復;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加快建設鎖邊防風固沙體系和防風防沙生態林帶,強化禁墾(樵、牧、采)、封沙育林育草、網格固沙障等建設,控制沙漠南移。
3.落實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實施退牧還草和種草補播,統籌開展退化草原、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修復;保護修復永定河、白洋淀等重要河湖、濕地,保障重要河流生態流量及湖泊、濕地面積;加強有害生物防治,減少災害損失;加快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解決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環境破壞問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國家環境保護規劃,報國務院批準并公布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實施。環境保護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并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銜接。
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建設涉及哪些生態風險區,該如何應對?
董鎖成 1,2 李懿珈 1,2 李富佳 1* 厲靜文 1,2 李宇 1,2 李澤紅 1,2 程昊 1,2 李國玉 2,3 李生宇 2,4
1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3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4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蒙俄經濟走廊沿線跨境鐵路、公路和油氣管道是支撐其區域合作發展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的關鍵樞紐和通道??茖W評估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建設的生態風險時空格局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提出防控對策,對中蒙俄經濟走廊跨境交通工程的順利建設與安全運營至關重要。
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中首個被批準落地建設的經濟走廊,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國際通道和中國向北開放的戰略區域。它在鞏固和加強中、蒙、俄三國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營造平等互信、互利共贏的地區環境,以及構建地緣政治新優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跨境鐵路、公路和油氣管道是支撐中蒙俄經濟走廊合作發展的關鍵樞紐和通道,能有效地帶動和促進沿線國家內、外部物質、能量、信息的循環和交換,加速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了貿易往來和區域經濟增長。然而,中蒙俄經濟走廊橫跨多個氣候區,生態環境脆弱敏感,沿線廣闊的沙漠和凍土給跨境交通的順利建設帶來巨大挑戰。同時,工程施工等人類活動會降低環境的穩定性,以至交通建設面臨凍土季節性凍脹、融沉威脅,從而造成凍土對工程影響的風險上升。
已有研究主要解決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了中蒙俄經濟走廊荒漠化的識別、局地風險評價、單一建設項目的風險規避?等問題,但鮮有研究綜合評估其生態風險格局并依據風險等級科學防控生態風險,而這對中蒙俄經濟走廊跨境交通及管線高效、可持續性建設意義重大。
1
研究區概況
中蒙俄經濟走廊位于亞洲北部和東北部,地理范圍約為?56 E—141.5 E、37.3 N—62 N。區域總面積約9.2 106 km2,包含中國東北部和北部的?4?個省份、蒙古國東南部12個省,以及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遠東南部的?7?個邊疆區。
本文的研究區域為走廊內“兩帶、一線”及其周邊區域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其中,“兩帶”為中蒙俄跨境交通帶——二連浩特—烏蘭巴托—烏蘭烏德鐵路公路干線 (1230?km) 、中俄跨境交通帶——滿洲里—赤塔鐵路公路干線兩側 (420?km) ;“一線”為中俄原油管道沿線——斯科沃羅季諾—漠河—大慶 (970?km) 。
研究區內經濟發展地域差異明顯,經濟密度總體上呈現出南高北低的格局,而中國、俄羅斯的經濟總量遠高于蒙古國。三國跨境貿易往來日趨密切,貿易額逐年加速增長,2018?年的中俄貿易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
區內產業地域分異明顯:中國北方種植業相對發達;養殖業在蒙古國經濟地位突出,畜牧業產值占其農業經濟總產值的?84%;俄羅斯區域內林業生產最具優勢,其木材蓄積量占俄羅斯的?68.82%。
蒙古國工業以輕工、食品、采礦和燃料動力工業為主,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畜牧業、工礦業及城鎮和蘇木居民點等在鐵路、公路沿線集中分布,對鐵路、公路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壓力不斷增大。俄羅斯加工業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發展水平呈西高東低。
2
生態風險空間分布格局
高風險地區
中蒙俄經濟走廊高風險區沿“兩帶、一線”分布;其中,中蒙俄跨境交通帶沙漠化風險高,中俄跨境交通帶和中俄原油管道沿線凍土風險高。
1
凍土高風險區
1. 中俄跨境交通帶沿線: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南部,中俄跨境地區,以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包括博爾賈—外貝加爾斯克—滿洲里—呼倫貝爾—牙克石。
2. 中俄原油管道沿線: 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塔河—加格達奇段,以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加格達奇—大慶段。
多年凍土高風險區,年平均氣溫約? 5 —0 ,年降水量 400—800 mm,屬于半濕潤地區;在低溫潮濕環境下,該區域內大面積為多年凍土,受季節變化的影響,呈周期性凍結、融化。多年凍土高風險區內大量零星多年凍土和稀疏島狀多年凍土分布,多年凍土不均勻沉陷、穩定性差,凍融危害嚴重影響道路管道建設。此外,多年凍土高風險區極易引發突發性地質災害,威脅到已建工程建筑的安全,對道路工程危害尤其嚴重,伴隨融雪活動,在一些地區會形成比較密集的凍融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等災害。
2
沙漠化高風險區
主要沿中蒙俄跨境交通帶分布: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的烏蘭烏德到蒙古國的蘇赫巴托—達爾汗—烏蘭巴托—宗莫德—曼達爾戈壁。沙漠化高風險區內人類活動頻繁,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人口集聚增長,農業用地占用大量林地和草地。
蒙古國牲畜私有化,過度放牧導致沙漠化風險增加。區域內經濟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城鎮、工業、畜牧業發展呈現出向鐵路、管道交通干線聚集的特征,導致交通干線生態環境脆弱,林草面積減少,土地大面積沙化。例如,在烏蘭巴托等城市周邊,城市規模急劇擴張,建設用地增大,擠占生態用地,加劇了沙漠化進程。此外,該區域內人口分布不均衡——烏蘭巴托占蒙古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城鎮體系呈現出極端首位型分布特征。
中風險地區
1
凍土中風險區
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貝加爾湖沿岸、外貝加爾邊疆區的東南部,以及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中部—黑龍江省的西北部。黑龍江省多年凍土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地區,是中國凍土分布的第二大地區,也是中國高緯度多年凍土區分布的主要地區之一。
2
沙漠化中風險區
氣候干旱少雨,土地類型以裸地和草地為主。主要分布在蒙古國戈壁蘇木貝爾省南部—東戈壁省,以及中國二連浩特以東部和南部地區。蒙古國杭愛山以南,年降水量在?150 mm?以下,而靠近中蒙邊界地區,年降水量僅?100 mm?左右,為干旱和極干旱的氣候。該區域戈壁、沙漠地區的面積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是沙塵暴的高發地區,也是是中國沙塵暴的源頭之一。
低風險地區
1
凍土低風險區
包括:
1. 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西部、北部地區,阿穆爾州西北部。這些地區分布大面積連續多年凍土,多年凍土層穩定,風險低。
2. 中國黑龍江省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錫林浩特、呼倫貝爾沿線地區。這些地區為非凍土區,無凍土風險。
2
沙漠化低風險區
中國實施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生態環境趨于良好,沙漠化風險降低。研究區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200—400 mm,屬于半干旱區,植被以林地、草地和稀疏植被為主,沙漠化風險較低。此外,面對嚴重的土地退化,自?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啟動了一系列生態環境計劃,包括“天然林保護計劃”“退耕還林還草”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旨在恢復森林和草地并減輕人類對生態系統的活動壓力。中國內蒙古的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和錫林郭勒是生態修復工程的重點治理地區。該區域內森林、草地面積增長明顯,植被?NDVI?顯著增加,稀疏植被、裸地面積降低,生態環境趨于良好,表明中國生態修復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沙漠化風險降低。
3
生態風險防控對策
研究區本底生態環境脆弱,沙漠化風險和凍土風險水平高。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多年凍土區逐漸消融、荒漠面積增加,經濟 社會 發展對資源環境開發利用需求增加,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迅猛發展,從而導致大面積的原始凍土被破壞、土地退化??刂浦忻啥斫洕呃壬鷳B風險,防止凍土和沙漠化危害,對于中蒙俄交通及管線建設來說至關重要。
倡導生態文明理念
在中蒙俄經濟走廊沿線區域積極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即應用綠色技術, 探索 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兩高三低”型發展模式,共建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合作示范區;強調以保護生態空間為前提,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支撐,以生態經濟為動力,以生態文化為靈魂,以生態制度為保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建設綠色經濟走廊
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綠色循環產業,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實現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從而減輕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壓力,消除沙漠化和凍土災害的人類活動影響,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積極建立?4?層循環經濟體系,即“企業循環、產業循環、區域循環、 社會 循環”,建設綠色經濟走廊。
中蒙俄經濟走廊產業發展和技術水平相對滯后,產業結構不合理,整體上第一、第二產業比重高,資源依賴度強,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蒙古國經濟以畜牧業、礦業為主;俄羅斯軍工產業、智力密集型產業優勢突出,輕工業、農業發展不足;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第二產業占比較高。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能重蹈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全面確立和推廣綠色循環產業。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確定人口規模,“以草定牧,以水定人”。嚴格禁止森林濫砍濫伐、開荒、過度放牧、大規模采礦等人類活動??刂茀^域人口增長,避免人口過度集中,將人口遷移至低風險地區。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因地制宜地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以減少農業用水。研究區內推行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制度限制放牧活動,調整牧業結構和牲畜放牧方式,以提高出欄率;采用季節性牧場,合理控制牲畜數量,避免過度放牧。優化土地利用格局,調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比例,合理開發;控制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創新工程技術
優化跨境工程地質選線,在工程建設中,避開凍土高風險區。防治季節性凍土對公路工程造成的危害,通過增大路基和地基的邊界熱阻,以及減少暖季的熱量來保護凍土。目前,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 科技 專項 (A?類) “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建設的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研究”課題成果中提出:
1. 在“俄羅斯赤塔中俄跨境鐵路”示范應用“遮陽板+碎石”復合護坡降溫技術;
2. 采取主動冷卻方式,優化路基傳熱效率,增大路基在冷季的散熱量,包括塊石護坡結構、通風管和熱管;
3. 采用“通風管+冷墊”防控技術,能夠提供線性、面性溫控效果,實用性強,有效解決污染環境多發的突出問題,該技術已申報了發明專利。
采用機械工程措施進行沙漠化治理,包括沙障固沙和機械阻沙,具有收效快和低耗水的優勢,且多數工程都持久耐用。在固沙初期通過設置機械沙障來改變下墊面性質,機械沙障多采用麥草秸稈等,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減小風沙速度,控制風沙流動方向,從而改變風蝕沙積情況;還可以截留沙層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從而達到快速固定沙丘的目的。
實施生物措施
生物固沙措施是在流動沙丘上以活的灌木、草本代替柴草、黏土、礫石等非生命材料建立的阻沙措施。通過人工建設加快生態恢復,選擇抗旱固沙的造林樹種,營造生物沙障,進行植被的恢復與重建。生物固沙措施主要包括飛播固沙技術、封沙育草技術、防風阻沙技術、防護林 (網) 的營造技術等。
生物沙障不但能起到機械阻沙、有效控制沙丘流動的作用,而且能通過自身發育形成群落,從而加速沙丘植被的恢復與重建,達到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改善環境的效果;此外,還能實現生產燃料、飼料、食物和藥材的目的。
建立國際合作體制機制
1
搭建政府間生態風險防控國際合作平臺
推進中、蒙、俄三國政府間高層對話,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中蒙俄經濟走廊、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論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等合作機制,強化中、蒙、俄三國生態風險防控國際交流,擴大與聯合國防災減災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和機構的合作;可在現有中俄生態理事會基礎上,成立“中蒙俄經濟走廊生態風險防控國際聯盟”,建立中、蒙、俄三國生態環境部長定期會晤機制,構建由政府主導,企業、智庫專家、 社會 組織和公眾參與的多邊或雙邊生態風險防控國際合作平臺。
2
中、蒙、俄三國共建生態風險監測網絡和生態風險防控國際科學實驗室,聯合攻關重大生態風險防控技術難題
充分利用三國現有生態監測點,提升生態監測點裝備信息化水平,在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 (CERN) 基礎上,積極推進三國毗鄰地區生態監測站點信息互聯互通,構建中、蒙、俄三國生態風險監測網絡體系。在“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和“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框架下,在中、蒙、俄三國跨境地區聯合建立一批沙漠化、凍土、生物多樣性、氣象、病蟲害等監測站和實驗室,重點支持沙漠化防治、凍土災害治理等領域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關。
目前,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 科技 專項 (A?類) “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建設的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研究”課題成果中已建?3?個示范站點,分別為俄羅斯古西諾生態修復與災害防治野外站、蒙古國喬伊爾市公路沙漠化災害防控試驗示范區和固定野外站、蒙古國科學院地理與地球生態研究所達爾汗公路沙漠化災害防控試驗站。
3
建立生態風險信息交換與共享服務機制,強化跨境地區重點突發生態災害通報、溝通和聯防聯治
中、蒙、俄三國合作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生態大數據服務平臺”,加強生態風險信息共享,提升生態風險評估與防范的咨詢服務能力,推動生態風險信息產品、技術和服務合作。建立跨境地區暴雨洪水、病蟲害、跨界河流水污染等重點突發生態災害的及時通報、及時溝通和全面聯防聯治機制,防控災害“源”跨境傳輸,將跨境災損降到最低程度。
研究區域自然條件背景
研究區包括蒙古高原、東北平原、東西伯利亞高原、遠東山地等,總體地形相對平坦,山脈較少,最低海拔?40?m,最高海拔?4?390?m。區內生態格局復雜多樣,包含高山冰川、高山裸地、山地森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地、荒漠草地、裸地、沙地、沙漠等多種生態系統。全區氣候多變,大風強勁;除中國東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大部分區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溫熱,具有明顯的季節差異;降水量整體較少,地區差異較大,年降水量為?50—1?000?mm,其中東南多,蒙古高原腹地最少,且降水多集中在每年?7—8?月;年蒸發量是年降水量的?10?倍至數十倍,其中蒙古高原戈壁蒸發最強。在特殊的氣候和地形影響下,區內存在土壤沙化、沙塵暴肆虐等生態環境問題:中國東北平原、俄羅斯遠東地區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兩季凍融作用顯著,極易誘發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蒙古高原南部戈壁廣布,蒸發強烈,沙塵暴頻發;蒙古國北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屬中高緯度地區,年均氣溫低于?0 ,在低溫潮濕環境下,區域內大面積凍土周期性凍結、融化。
董鎖成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二級研究員、經濟與能礦資源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區域生態經濟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國家 科技 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首席科學家,“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東北亞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和參與完成科學技術部國家 科技 基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相關部委和地方課題及國際合作項目百余項。發表主要論著?350?余篇(部),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科學院杰出成就獎等?14?項獎勵。
李富佳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副研究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兼世界資源研究分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區域生態經濟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副秘書長,東北亞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資源經濟與資源戰略、生態經濟、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等。主持或參與完成科學技術部國家 科技 基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相關部委和地方課題及國際合作項目?30?余項。在? Environment Scien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cological Modelling、Energy Policy 、《地理學報》和《地理研究》等核心學術期刊發布學術論文?40?余篇。
文章源自: 董鎖成,李懿珈,李富佳,厲靜文,李宇,李澤紅,程昊,李國玉,李生宇.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建設的生態風險區劃及對策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刊,2021,36(2):141-149.
國能準能集團:礦區生態修復案例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報告
1月17日,世界經濟論壇舉辦視頻會議,正式發布了新自然經濟系列報告。其中,國能準能集團礦區生態修復的實踐做法入選《中國邁向自然受益型經濟的機遇》洞察報告案例。
報告在“開展自然受益型礦產資源開采”章節中,列舉了“礦區生態修復結合光伏發電等多重利用土地的新方式”案例。案例重點介紹了準能集團在礦區水土保持、綠色開采、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尤其指出“準能集團首先創新了集成水土流失控制技術體系、實施了礦區水土保持工程,以期實現綠色采礦、開墾和恢復的目標,同時協調發展現代農業、畜牧業和礦業?!辈㈥U述了準能集團開展黃土高原地區植被恢復生態治理專項研究的措施和成果。
準格爾礦區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原生態脆弱,經濟結構單一,水資源匱乏,植被稀疏。自建礦以來,準能集團根據礦區地質特征,運用露天采礦工藝,創新形成水土流失控制技術體系、生態重構技術體系、標準化作業流程,堅持“兩邊走、四同步”(邊開采、邊復墾,同步規劃、同步安排、同步實施、同步考核),做到了“黃土封綠、立體造綠、擇空補綠”,將排棄地復墾全覆蓋、無死角,實現“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重現、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重組”。同時,將工業文化、生態文化與 旅游 功能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生態+光伏、生態+農業、生態+牧業、生態+林果、生態+ 旅游 、生態+棕地利用”等多元產業, 探索 “造綠儲金、點綠成金、守綠換金、添綠增金、以綠探金”多種“兩山”轉換路徑,GEP穩步提升,礦區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增加至27.31億元,破解了在黃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區大型煤炭基地開發建設中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世界性難題。
截至2021年底,準能集團復墾總面積5萬余畝,累計投入土地復墾資金16.72億元,治理率100%,植被蓋度由25%提高至80%,水土流失控制率80%以上,生態系統實現正向演替、良性循環。如今的礦區山清水秀、景美物豐,已成為百鳥的天堂、動物的樂園,被評為“中國最美礦山”、獲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獲批“準格爾國家礦山公園”;“準格爾特大型露天礦區綠色開采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科技 進步一等獎、“準能集團生態減損型采排復一體化理論與技術科研項目”獲國家能源集團 科技 進步一等獎。
同時,準能集團主動承擔央企的政治責任和 社會 責任,以礦區綠色生態經濟產業為支撐,不斷 探索 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方法、新機制,實現與當地政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與準格爾旗人民政府聯合成立礦區生態公司,打造鄉村振興產業園,培育了“政府+準能集團+礦區生態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聯合體、“準能集團+國家礦山公園+準旗文旅集團”文旅聯合體,通過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帶動準旗農戶1000多人脫貧致富,實現經濟效益、 社會 效益、生態效益齊頭并進。
報告還指出,礦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截至2020年底中國煤礦區的平均回采率為83%。而準能集團兩個露天煤礦的平均回采率已達98%以上,實現綠色高效開采,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
據介紹,新自然經濟系列報告是世界經濟論壇今年發布的重要系列報告之一。報告顯示,通過在三個關鍵 社會 經濟系統(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基礎設施和建成環境;能源和開采)采納新的商業實踐,可創造重要的商業機會。三個系統相互關聯,可釋放出尚未被挖掘的經濟潛力。報告選取十余個中國案例以彰顯不同行業益于自然的良好實踐,包括準能集團礦區修復結合光伏發電等多重利用土地的案例,以展示在中國這三個 社會 經濟系統取得的進展,通過案例研究為加速轉型提出建議。
內蒙古林草局和林草建設局關系
1、負責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建設修復的監督管理。擬訂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建設修復的政策、規劃、標準并組織實施,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組織開展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監測與評價。
2、組織開展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建設修復和造林種草綠化工作。組織實施自治區林業和草原重點生態保護建設修復工程,指導各類公益林、商品林的培育經營,指導、監督全民義務植樹種草、城鄉綠化和森林城市建設工作。指導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承擔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工作。
10四中要合乎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對什么實施生態恢復
法律分析:第一,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要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充分發揮自然系統的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通過封禁保護、自然修復的辦法,讓生態休養生息。要重點實施“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上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秦巴山區、祁連山脈、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南嶺山地地區、京津冀水源涵養區、內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滇黔桂喀斯特地區等生態修復工程。
第二,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要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增加生態空間,減少工業空間、農產品生產空間、農村建設空間,通過空間規劃的編制,全面劃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類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將開發空間的控制落地上圖。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定期發布生態保護紅線信息。將國家重要生態系統納入國家公園范圍,建設三江源、祁連山等一批國家公園。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從嚴供給城市建設用地,科學確定城鎮開發強度,推動城鎮化向集約式轉變。
第三,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修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要扎實推進荒山荒地造林,宜林則林、宜濕則濕,充分利用城市周邊的工礦廢棄地、閑置土地、荒山荒坡、污染土地以及其他不適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發揮國有林區林場在綠化國土中的帶動作用。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優化城市綠地布局,建設綠道綠廊,使城市森林、綠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
第四,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完善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嚴格落實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退牧還草力度,保護治理草原生態系統。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強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和功能,加強森林保護。
第五,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在重金屬污染區、地下水漏斗區以及生態脆弱地區,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全面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采取有利于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回答于2022-05-12
張志良
資質認證
執業年限?
4
認證:云南寧湖律師事務所
擅長:刑事辯護 合同糾紛
撥打電話
在線提問
搶首贊
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進展、內蒙古生態修復工程最新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