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廣西橋梁專家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廣西橋梁公司總經理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本文目錄一覽:,1、,柳江鐵橋有什么歷史?,2、,橋梁建筑師茅一升的資料,3、,橋梁大師茅以升,中年背叛妻子,最后的結局如何?,4、,橋梁專家嚴國敏是 哪個學校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廣西橋梁專家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廣西橋梁公司總經理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柳江鐵橋有什么歷史?
柳州鐵路局柳江鐵橋于1939-1940年建設,柳州鐵橋奠定了柳州西南地區交通中心的地位。 柳州鐵橋
為應抗戰急需,1938年8月,興建湘桂鐵路桂(桂林)柳(柳州)段。其關鍵工程為柳江大橋。大橋原計劃采用鋼筋混凝土墩臺,向國外訂制60米鋼桁梁10孔。1938年10月,廣州和武漢相繼淪陷,國外進口的鋼材水泥等材料來源阻斷。當時適有撤退下來的一批85磅舊鋼軌和幾十孔10—13米的鋼梁。負責桂柳段勘測設計的湘桂鐵路桂南段工程局副局長兼副總工程師、橋梁專家羅英,提出以手頭材料拼建橋梁的設計方案,要求蘇橋機廠承擔制造。郎鐘騋毅然接受了任務,因材制宜,就地制造。組織全廠采用剪裁修補,可鉚則鉚,否則用螺栓,少數部位焊接,制成了1350噸重的鋼橋。
編輯本段修建過程
大橋1939年10月開工,1940年11月制造完工,1941年底接軌通車。這座大橋的建成,為抗日戰爭中南鐵路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郎的大膽創新和艱苦奮斗,受到各方贊賞。
編輯本段鐵橋歷史
1944年4月,日軍大舉進犯湖南、廣西,桂林、柳州失守。郎鐘騋代理黔桂鐵路機務處長,冒著敵機轟炸,負責機務工作,后率蘇橋機廠部分員工撤至貴定。 重建的湘桂線柳江特大橋于1950年8月30日通車并沿用至今。1940年12月柳江建成半永久性大橋。1944年11月7日被日軍入侵前被炸毀。
編輯本段湘桂鐵路柳江雙線特大橋
2010年8月8日,從中國鐵建二十五局傳來消息,湘桂鐵路擴能改造重點控制工程--柳江雙線特大橋32號墩連續梁0號段混凝土澆注完成,目前27至31號墩正在抓緊0號段的立模施工,標志著柳江雙線特大橋全面進入橋 建設中的湘桂鐵路柳江雙線特大橋
梁上部連續梁施工階段。 據中國鐵建二十五局集團湘桂Ⅶ標工程指揮部衛建峰指揮長介紹,湘桂鐵路柳江雙線特大橋,是為湘桂鐵路跨越柳江、黔桂鐵路、柳太公路而設,為深水復雜特大橋,全橋長1970.46米,其中雙線部分1517.27米,共有雙線、單線橋墩66個。該橋跨江部分有6個水中墩,采用60+5×104+60米連續梁施工,全橋計劃于2011年3月完成,建成后能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湘桂鐵路擴改工程始于京廣線湖南衡陽市,途經湖南省永州市廣西桂林、柳州、來賓、南寧等城市,止于廣西憑祥市,是新建國家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速度目標值為:200公里/小時,設計最高時速為250公里/小時,限制坡度:千分之六。建成通車后,將與既有單線形成三線并行格局,運輸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將為湖南、廣西兩省區間提供最便捷的鐵路運輸大通道,長沙至南寧可6小時到達。
橋梁建筑師茅一升的資料
你好!
茅以升不是茅一升。
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計并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我國橋梁建設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橋梁大師茅以升,中年背叛妻子,最后的結局如何?
《藥師琉璃光本愿經》里有一句話:“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清澈,凈無瑕穢”。俗世中,很少有人能保持一份似琉璃般純凈的心。即使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對事業保持最樸實無暇的態度,勝過很多人。卻無法把自己的愛情修煉成琉璃。
前半生
1912年,茅以升17歲。戴傳蕙18歲。兩人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為夫妻。戴傳蕙生為江蘇揚州的一個書香門弟之家,而茅以升的父親茅乃登在光緒二十三年間中了秀才,后又做過江浙聯軍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部的副長,曾著文《江浙聯軍光復南京》。
這樣看來,兩人真是門當戶對。戴傳蕙眉清目秀,性格溫順。茅以升被戴傳蕙的氣質深深吸引。兩人結婚后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很快,兩人就生下了長子茅于越。
茅以升終身都致力于橋梁建筑事業。他對藝術的濃厚興趣據說是因為小時候過端午節,家鄉舉行劃龍舟比賽,由于太多人在橋上看比賽,最后竟然把橋壓塌了,很多人因此喪命。
于是,長子誕生之后,茅以升便踏上了求學之路。在茅以升留學期間,戴傳蕙在家專心帶孩子,也孝順公婆,與公婆相處得甚好。待茅以升回國找到工作后,兩人也相濡以沫,慢慢有了自己的第六個孩子。
好景不長,1943年,戴傳蕙的心態發生了巨大改變。由于帶5個孩子,戴傳蕙無比辛勞。加上茅以升后來又擔任了水利局局長,在他任職期間,發生了堤壩倒塌事件,此事讓戴傳蕙受飽受驚嚇。精神壓力加大,很快使得戴傳蕙患上了輕度抑郁。
后來,茅以升建筑錢塘江橋又遇到困難,戴傳蕙擔心丈夫的心太過急切,抑郁便更加嚴重了,在此期間,戴傳蕙甚至曾經幾次自殺未遂。直到最后錢塘江大橋建好,戴傳蕙的病自然而愈,憂郁癥才再也沒有復發過。從1943到1946這三年時光里,生活又恢復了原樣。一家五口其樂融融,生活過得十分快活。
無情背叛
1946年時,茅以升已經年過五十,卻還是繼續赴上海工作。與妻子家人分居兩地,也是在這一時期,茅以升做了人生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影響了他一生的軌跡。也成為他后半生對孩子們耿耿于懷的理由。
這一時期,他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二十一歲的女子權桂云。比茅以升小二十九歲。權桂云文化水平不比戴傳蕙,但身材嬌小,不如戴傳蕙那般高挑,而且還正值青春年華,還操一口吳儂軟語。這樣溫潤單純的面頰給茅以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倘若兩人相愛,年齡,身材,樣貌都不足以成為障礙?!扒槿搜劾锍鑫魇笨峙戮褪沁@個道理,權桂云與茅以升雖然相差29,兩人卻還是義無反顧在一起了,隨后,茅以升與權桂云秘密過起了二人世界,并在不久后生下了茅以升的第七個孩子茅玉麟。
四年后,才東窗事發。在這四年間,茅以升仍舊和妻子保持良好的感情。直到1950年,中國掀起了“忠誠老實運動”,就是:每人都必須將自己的隱私全部講出來,在這種沉重思想壓力下,茅以升被迫向組織交代了他置外室的情況。之后妻子便也知曉了這件事情。他以這樣決然的方式重傷了戴傳蕙
毫無疑問,戴傳蕙是被茅以升外遇史震驚到了。戴傳蕙看來,二人的夫妻關系十分融洽,在生活中,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妻子,在工作上,這幾十年,她也努力做茅以升“賢內助”“秘書”。如今,丈夫做出這種事情,戴傳蕙無論如何也無法釋懷。
茅以升的所作所為仿佛像一把利刀,把戴傳蕙殺得片甲不留,她覺得自己被刺殺的千瘡百孔,之后,戴傳蕙便郁郁終日。很快,抑郁癥就復發了,而且越來越嚴重,1967年,戴傳蕙在憂郁和痛苦中逝去。
枯黃的老
戴傳蕙死后,茅以升就把權桂云和小女兒茅玉麟接了過來。不過,此舉,遭到了5個子女強烈的反對。在他們看來,母親的逝去,和父親的外遇有極大關系,再者,幾個孩子都是由戴傳蕙帶大,心里對父親的怨恨更重了,這種怨恨感一直持續到茅以升逝去,也未曾消逝。
當時,在國外留學的長子茅于越,甚至都沒來得及見母親最后一面,這成了茅于越一生最大的遺憾。茅于越自幼是母親一手拉扯大的,對母親感情很是深厚,所以,他對父親的怨恨最深。
即使后來,茅于越回到國內,也不肯回家住寧愿住賓館。隨后,茅家親屬找到權桂云給她做思想工作。權桂云通情達理,便很快收拾行李和女兒一同回到了老家蘇州。
即便如此,茅于越到北京后仍舊表示不回家住,要住在賓館。不僅如此,他連家門也不肯進,并告訴親友們:想見他就去賓館,連年近八旬的老父也不例外。
甚至臨死前,6個子女也沒來給他送終。小女茅玉麟為了了卻父親的心愿,讓他安息。于是以茅于越的身份給父親寫了封信。讓茅以升誤以為長子原諒了自己,才得以安息。
我們活在世上,會遇到形形色色,千千萬萬的人,我們也許會愛上許多人,也許只會愛上幾個人??勺罱K只能選擇一人白頭偕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對身邊的人負責,也許是我們值得學習的課題。相愛不易,學會珍惜眼前人。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中,愿我們都能把愛情修成琉璃。
橋梁專家嚴國敏是 哪個學校的? 求他的簡介
嚴國敏祖籍浙江吳興,1925年12月出生于上海一個鐵路職員家庭。他的父親工作勤奮,從司事漸升為事務員(相當現在的公務員),月俸頗豐,家境小康。嚴國敏的童年生活無憂無慮,他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秀。1937年“八一三”事變日寇侵占上海,家園遭炮火摧毀,父親失業、家庭經濟每況愈下,全家逃難至南京、揚州鄉下,幾近一貧如洗。幸而母親心細如絲,逃難時手里緊握著的木制馬桶里做了夾層,正是靠藏于其間的一些細軟飾物,幫助全家渡過了難關。此后,哥哥及姐姐相繼犧牲學業而參加工作,一道協助父親,勉強維持了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及嚴國敏的初中學業。中學期間,嚴國敏不僅學業名列前茅,而且樂于助人。一位曾姓同學,家中殷實,在嚴國敏的幫助下,進步較快,其父母常邀嚴國敏去曾家切磋功課,把他視為己出,在生活上給以關照。戰亂年代,曾家當時已無生意可做,決定遷回福建老家,并力邀嚴國敏同去,并向嚴家表示愿意承擔費用幫助他完成學業。在這人生轉折關頭,為減輕家庭負擔,嚴國敏決定隨曾家去龍巖,與曾姓同學親如手足繼續共同求學生活。1943年中學畢業時,在昆明工作的父親寫信叫他去昆明上大學。曾家再次慷慨解囊,資助他由閩西向閩北轉入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借道貴州,再到昆明。一路上備受艱辛,到達桂林時,他終因體力不支而病倒。此時錢已用完,不得已變賣行李賴以生存。后幸得父親的故舊相助,病體稍有好轉后又繼續前往昆明。到達昆明時已是1943年秋天,因錯過了大學招生期,其兄資助先進入云南大學預科就讀,其后考入西南聯大土木系。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1946年初,三校組建的西南聯大分制分拆各回天津、北平原校。當時國民黨為了籠絡人心,辦了“義民回鄉”之舉,免費用卡車或輪船送“義民”回老家,嚴國敏也因此回到上海,恰逢大學招生,他報考了唐山交大和清華大學兩個土木系二年級插班生,都被錄取。由于西南聯大情結,他選擇了清華大學,于1949年畢業。
奮發有為的青年時期
嚴國敏年少時勤奮讀書,立志科學救國。在他中學時代正是日寇侵華時期,親眼目睹國民黨軍隊實力不濟,常常潰不成軍。他既憎恨日寇給中國人帶來苦難,又深痛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他積極參加一些進步的學生運動和夜間護校糾察隊的工作。從西南聯大轉至北平后,他對于解放戰爭形勢有發自內心的興奮,對新中國的光明懷著極大的憧憬和希望。
嚴國敏在清華大學畢業時的學業成績非常優秀,曾被學校作為土木系唯一一位應屆生受聘留任清華大學當助教。但由于黨的“統一分配”政策規定,教務長周培源為難地向他解釋了學校聘書有悖于當時政府對應屆畢業生必須統一分配的政策,因此嚴國敏被分配到鐵道部,在工務局橋梁處設計科工作,從此一生與祖國的橋梁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寶劍鋒從磨礪出
1950年2月初,工務局改為工務總局,嚴國敏被分配到技術科的橋梁股工作。同年4月北京橋梁載重檢定站成立后,他又去檢定站。由于他理論基礎扎實,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獨立開展繪圖、計算、做橋梁材料表、材料試驗等工作。橋梁標準圖材料表是根據以前中國橋梁公司所設計的一套標準圖而制,雖有很完善的斷面尺寸,但所用的材料其長度均沒有在圖上標示出來。嚴國敏根據這些標準圖所用的一切材料的尺寸數量和重量,詳盡計算,列表匯總,使這些標準圖真正成了精確、詳盡、適用、方便制造和施工的經典定型圖。
嚴國敏一絲不茍、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深得領導的贊許和高度評價。在試驗工作方面,從設計科到技術科,所有各地外局報送工務局代做的材料試驗,均由他負責繪出試驗曲線并寫出詳盡的試驗報告。在繪圖工作方面,他參加了增編《橋涵工程設計手冊》的編著工作。他繪制的圖紙,布置合理,線條粗細均勻清晰、字體清秀、尺寸標記分明無誤,加上材料表的各項數據精確全面,使閱讀者深感滿意。技術科的領導見他這樣的人才難得,為了進一步培養磨礪他,常派他出差去現場見習,多接觸些實際的東西,使他的良好理論素養與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在調到橋梁檢定站后,嚴國敏經常去工地。在第一次深入京津沿線時,他做了京山線的落岱橋、W-14號橋以及津浦線的白河橋的載重檢定。第二次又做了津浦線上的藤梁橋、大汶河橋、張河橋以及京山線的87號橋的載重檢定工作。他還做了全國各大橋(包括鄭州黃河大橋、濟南黃河橋、哈爾濱三棵樹松花江大橋等)的鋼梁檢定工作(丈量尺寸、補充圖紙、檢驗計算、核定等級)。
經過實踐的磨煉,嚴國敏的智慧和才華得以充分顯露,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為他日后的橋梁設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開創中國鐵路第一片預應力梁
1951年底,中央在三年經濟恢復時期就開始規劃要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嚴國敏作為拔尖人才,被選調到設計總局武漢大橋設計事務所從事設計工作。在橋梁界前輩胡世悌、王序森、劉曾達等專家領導下,他參加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工作,因為技術知識全面,常常在分析及解決復雜技術課題時有獨到見解和首創精神,不久就成了這些專家們的得力助手。
在沈山線大凌河的沉井設計中,他就寫出了早期的沉井算例的技術報告,被擢升為一級技術員。此后又在劉曾達總工領導下,勘測西南鐵路橋址的工作,并對一些大橋的設計工作獨當一面,主持總體設計。1954年,他成為解放后第一批被提拔的青年工程師。1956年在隴海線新沂河大橋上,他開創了第一孔跨度23.9米鐵路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的設計,當時是國內首創的P.C.橋。他在1956年土木工程學報第一卷第四期上發表了《23.9米跨度鐵路預應力混凝土梁的設計介紹》論文。嚴國敏既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也有較強的組織能力。他在1956年擔任了科總工程師,主持了內昆線宜賓岷江大橋、重慶市牛角陀嘉陵江城市公路大橋、隴海線新沂河大橋的總體設計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1958年他所在的北京專業設計院合并到大橋局設計處(后改為設計院),仍任科總工程師。
1959年南京長江大橋開工,這座橋的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洋人認為中國人是無法修建的。為慎重起見,嚴國敏去上海虛心請教李國豪教授,探討橋梁共振問題。又向周念先教授請教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上的理論問題,頗得啟發。他在南京大橋指揮部的設計處任設計組長,大膽將預應力梁的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主持并改進了31.7米跨度的公路和鐵路預應力的“T”形混凝土梁的通用圖設計。當時,南京大橋的總工程師陳昌言,為了驗證這種新型預應力梁的強度、穩定性和承載能力,提出做靜載極限試驗。結果證明嚴國敏設計的梁完全符合原設計要求,充分反映了他在預應力梁設計上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這種梁迄今運用40多年,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沒有調換一片梁。嚴國敏還參加了成昆線各橋鋼梁設計及枝柳線麻陽大橋的總體設計工作。當時處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由于缺乏營養,他經常拖著病弱的身體堅持工作,并認真負責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十年動亂時期,嚴國敏也無例外地受到“再教育”的沖擊。1948年他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一次到西山郊游,學生們自帶午飯在一家飯店門前的廣場上用餐,恰逢蔣介石和宋美齡也到這家飯店用餐。蔣、宋下車后看到這些清華大學學生,就和同學們合影。這次巧遇,這張照片,就成了審查嚴國敏的歷史材料。讓他到五七干校邊勞動邊接受審查。嚴國敏胸懷坦蕩,直言不諱,后經內查外調,最后證明他并沒有什么政治活動。1972年他回到設計院仍任科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后又提升為院副總工程師。
當時國民經濟受到四人幫的破壞,業務工作不多。嚴國敏原有的英文和俄文基礎相當扎實,又自學了德文、法文和日文,并在業余時間饒有興致地翻讀一些外文讀物。俄文名著《靜靜的頓河》、德文書籍《奇妙的光線》、《格林兄弟童話選》及《五十天》等,是他工作閑暇時極好的樂趣與消遣。下班在家做家務時,口里還不忘背誦外文詞匯,他這種認真和執著的學習精神,使其子女深受感染。在出差途中,他大膽與同車廂的日籍旅客進行日語交流。一有閑暇,嚴國敏更是孜孜不倦投入到外文書本中,這為他日后對專業文獻的翻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九江長江大橋引橋預應力梁設計新創舉
1976年,嚴國敏到九江長江大橋北岸組織設計小組,這是他第三次主持設計該橋引橋上的預應力梁。他以其獨到深刻的理念和造詣,主持設計了40米跨度無碴無枕箱形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梁,是國內首創的橋梁新型結構品種。對軌道上的無碴無枕箱形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梁來說,由于沒有通碴的厚度來調整上拱度的影響,勢必就會增加正常的軌面高程而可能影響高速行車的穩定和安全。因此,如果預應力梁上拱度的問題不能妥善地解決,就會影響預應力梁的發展和使用條件。
嚴國敏對這種預應力梁除了從應力、張度、抗裂等因素來考慮外,又從結構的變形角度來考慮對結構在使用中的影響。過去在研究鋼筋混凝土梁變形方面,通常以考慮活載產生的撓度影響為主。而對預應力梁而言,他特別在設計、制造、施工及使用上,對上拱度的影響給予了充分重視和研究。他根據自己在南京大橋原設計制造的31.7米跨度T形的預應力梁的上拱度(含彈性上拱度和徐變上拱度)的統計數據,證實了彈性上拱度的實測值與用彈性理論的結構力學公式計算的計算值基本一致。但徐變上拱度由于與混凝土的級配、環境濕度、養生方法、預應力大小、張拉齡期、截面尺寸及形式(梁體理論厚度)等諸因素有關,因此其離散性較大。他根據實測資料分析,發現同一種梁的徐變上拱度因橋而異,同一橋的同一梁也因梁而異,種類型式不同的梁則出入更大。在研究徐變上拱度(ft)與彈性上拱度(fe)之間的關系時,引入一個徐變系數(Φt),又根據現行鐵路橋規提供的混凝土收縮徐變的變形值在緊拉后10天為終極值的33%,30天為40%,60天為50%,半年為75%,一年為85%,三年為100%,可得出時間與徐變的關系曲線來推算徐變上拱度的終極值。根據31.7米T形預應力梁的實例數據,得出徐變系數接近1.0。筆者針對40米跨度的預應力箱梁,先作了梁號自025~075共50片梁3年以上時間的上拱度終極值觀測,得出的徐變系數為0.570,及時向嚴總提供了一系列的實測數據。嚴總參考了筆者提供的資料,當機立斷將制梁臺座上預設的下撓度70mm改為50mm。他同時對這種新型無碴無枕梁在施工工藝上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當時負責施工制造的孟慶浩主任工程師也非常重視,在制梁時十分注意混凝土的材料質量、級配、水灰比、養護、立模等各個環節的質量要求。制造出的288孔40米跨度(全長40.7米)的預應力梁,沒有一片出現質量問題,經過40年的運營,迄今無大的病害出現。實踐見證了嚴國敏在預應力梁上的創舉,獲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及時總結寫出了《40米跨度無碴無枕預應力簡支箱梁設計中的一些問題》的論文,發表在1982年第三期土木工程學報上,又譯成英文提交于1986年在印度新德里FIP第十屆年會作為交流論文。
著、編、譯、輔工作并駕齊驅
為了把橋梁科技事業的發展推向前進,嚴國敏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橋梁建設經驗,他結合自己的工作心得,撰寫了一大批專題論文,或編著專論書稿,或翻譯各種外文論著及規范。他文筆漂亮,文章內容扎實且具有言簡意賅、厚積薄發的特點。他撰寫了多篇英、俄、日文橋梁專題論文,發表在國外有影響的刊物上,向世界報道我國橋梁建設的新技術及新成就。同時他身為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會員,曾多次參加大型國際學術會議,維護及擴大了中國橋梁界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
晚年,他從未滋生消極情緒,反而為了橋梁事業,更加專心致志地伏案工作。他深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年齡已進入生命的暮色,遙望著西天的晚霞,他發自內心地呼喚:“朝陽、夕陽都是太陽,是太陽就要發光?!薄坝幸环譄?,就要發一分光?!彼谕砟臧l表了中文論文30多篇、英文論文16篇,日文論文2篇。由于他才思敏捷,博學多識,在科技上開拓創新,一生中留下的著、編、譯頗豐。他的著作主要有:《國外預應力工藝體系》《現代斜拉橋》《現代懸索橋》等;編譯的各國橋梁文獻資料達200多期,每期約6000~20000字。他用畢生的心血換來的這些寶貴財富,為我國的橋梁建設及橋梁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嚴國敏在橋梁理論上造詣頗深又具有豐富的設計實踐經驗,經常被有關高校和學術單位特邀聘請,曾先后擔任過西南交大、長沙交通學院、長沙鐵道學院、寧波大學的兼職教授,華中理工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鐵道部橋梁工程科技情報中心顧問,廣東虎門技術咨詢公司通訊咨詢專家,鐵道部技術鑒定委員會特邀專家以及多所高校碩士及博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委員會主任或委員。
他在講學、答辯中,條理清晰,立論新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精彩絕倫的觀點和分析,充滿前瞻性的理念,深得聽講者的欽佩和誠服。他在一些會議上發表意見,直言不諱,睿智精辟,深刻獨到,這與他學識淵博、積淀頗深的才華是分不開的。他確實是我們所見到的難得的才思橫溢、思維深邃縝密的學者之一。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德才兼備,方稱賢才?!暗隆焙帽人搭^,“才”是水之浪花;“德”為木之根本,而“才”是木之枝葉。橋梁泰斗茅以升說過:“先做人,后做事?!眹绹粢簧黠L正派,在生活上樸素無華,胸襟坦蕩。在技術上敢于鮮明地用理論論證一些敏感問題,從不說模棱兩可的話,敢于直言,秉持己見,從不隨風倒當騎墻派。他在預應力梁上的開拓創新成就,獨樹一幟,卓見非凡,可以說對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成績。1998年,他說:“今年我已經73歲了,今后也沒有計劃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了,當然只要我腦子還能用,寫點文章,做點譯文也是要做下去的。希望青年一代不要不如我們,要學好外語,在技術上要刻苦鉆研,敢于并善于創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最多的大國,在各次國際學術會議上,應該是赴會人數最多的,關鍵是要培養青年一代參與,注重國際交流活動,這樣才可使祖國在國際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聲望?!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對橋梁事業竭誠熱愛,奮斗一生,直至病逝前兩個多小時,還致力于對國外優秀橋梁建設的文章翻譯。2000年1月21日上午,嚴國敏還在對《橋梁信息資料》的打印件進行復核和剪貼,中午飯后稍加休息,又像以往一樣,繼續埋頭書案工作,至下午3點才去臥室午睡。17點30分,突然氣喘病發作,未能搶救過來,于17點45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75歲。直到此時,他才真正放下了他畢生摯愛的橋梁建設事業!
關于廣西橋梁專家和廣西橋梁公司總經理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