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以及旅游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錄一覽:,1、,公園設計,停車位個數應該怎么確定???,2、,揚州市市區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條例,3、,景區停車場規劃設計如何人性化?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以及旅游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公園設計,停車位個數應該怎么確定???
- 2、揚州市市區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條例
- 3、景區停車場規劃設計如何人性化?
- 4、寧波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條例(2011修訂)
- 5、公園區公共設施設計方面,有規范嗎
- 6、旅游景區該如何確定停車場車位數
公園設計,停車位個數應該怎么確定???
主要看戶型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物業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綠化,配套設施,停車位等。
一、停車位面積應按以下確定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
1、小型汽車露天停車場控制在25~30平方米/車位;
2、小型汽車室內停車庫控制在30~35平方米/車位;
3、小型汽車路邊停車帶控制在16~20平方米/車位;
4、多層機械式停車應按產品樣本和設計圖紙核算;
5、摩托車停車位控制在2.7~3.6平方米/車位;
6、自行車停車位控制在1.5~1.8平方米/車位。
二、小區停車位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的配比應該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
1、居住區應優先考慮地下停車,地面停車率不宜大于25%,地面停車不得占用小區公共綠地。
2、辦公停車應充分利用地面空間,地面停車率不宜小于25%。
3、最新的住宅建筑設計規范已調整為最低1:0.8。
4、按規定小區都是要配備車位的,甚至有的小區會將車位作為配套設施一起賣給用戶,但是廉租房是不配置停車位指標的,在廉租房小區主入口處宜安排適當的訪客臨時停車位。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小區的停車位是作為配套設施納入小區規劃,然后報建、施工、交付使用的,停車位與住宅小區的主體建筑具有密不可分的主從關系,相對樓房來說,車庫具有一定的附屬性和非獨立性。因此,小區內停車位可以出售,但不能脫離小區住宅房屋而單獨買賣,也就是說非業主勿賣;
第二,按照建設部住宅小區規劃建設的有關規定,住宅小區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公用配套設施的配建水平,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在住宅區需要建設一定數量的車位,規劃部門是有明確規定的,開發商若不按規定建設停車位,其規劃設計方案就不會得到批準。
揚州市市區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市區停車場規劃建設,規范停車場使用管理,提高停車場資源統籌利用水平,維護停車秩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市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和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生態科技新城管理區域的停車場規劃、建設、使用、管理以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公共交通車輛、道路客貨運輸車輛、危險品運輸車輛、工程運輸車輛等專用車輛停放站場的建設和管理規定,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停車場包括公共停車場、專用停車場、道路停車泊位和非機動車停放區(點)。
公共停車場,是指面向社會開放,供社會公眾機動車停放的場所。
專用停車場,是指供本單位、本住宅區人員機動車停放的場所。
道路停車泊位,是指在城市道路上依法施劃、供社會公眾機動車臨時停放的場所。
非機動車停放區(點),是指在公共場所依法設置、供社會公眾非機動車停放的場所。第四條 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遵循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多元共建、方便群眾的原則。第五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停車場建設和管理的領導工作,建立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協調解決市區停車場建設和管理的重大問題。
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由市公安機關承擔。第六條 區人民政府負責本管理區域內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市功能區管理委員會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做好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做好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指導村(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等開展停車場管理相關工作。第七條 市人民政府、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履行下列職責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
(一)公安機關負責公共停車場的備案和管理、道路停車秩序管理、停車信息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和管理等工作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
(二)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停車場規劃管理、用地管理以及不動產登記等工作;
(三)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將公共停車場年度建設計劃納入城建目標管理,督查、推進停車場建設等工作;
(四)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負責公共場所的非機動車停放管理等工作;
(五)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負責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停車收費標準制定等工作;
(六)市場監管主管部門負責對收費停車場價格行為進行監督管理等工作;
(七)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停車場信息化建設和改造,統一停車信息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數據標準等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停車場建設和管理相關工作。第八條 鼓勵和推廣應用智能化、信息化等先進技術建設和管理停車場,促進智慧交通城市建設。第二章 公共、專用停車場的規劃和建設第九條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市公安機關、住房和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和交通發展需要組織編制停車場專項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經批準的停車場專項規劃,應當納入國土空間控制性詳細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依照原審批程序報批,但不得減少停車泊位總量。第十條 停車場專項規劃應當與停車需求相適應,包括停車總體發展策略、停車場供給體系及其引導政策、停車場布局以及醫院、學校、老舊住宅區、揚州古城區等供需矛盾突出區域的停車綜合改善方案等內容。
在公共交通樞紐、軌道交通換乘站、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區(點)、城郊結合部等可以實現自備車輛與公共交通換乘的地段,應當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第十一條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公安機關等制定本市建設項目停車位配建標準,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建設項目停車位配建標準每三年評估一次,確需變更的,應當依法調整。第十二條 停車場設計方案應當符合國家、省停車設施設置標準和設計規范,并按照標準設置無障礙停車泊位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公共停車場應當配建監控、門禁、車位占用狀態顯示、停車引導、電子信息數據處理以及接駁等信息化管理系統。
景區停車場規劃設計如何人性化?
隨著國民越來越富裕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 旅游 休閑熱情持續高漲,而出游的自駕人群所占比重逐漸上升。
這就給景區停車帶來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了不小的壓力。一方面旺季不管騰出多大的面積還是“車滿為患”,另一方面淡季的時候停車場空空如也,諾大的水泥場不僅浪費景區面積,還使生態遭到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了破壞。
各個景區想要解決這些煩惱的問題,首先還是要從景區停車場區域的規劃設計入手。
停車場的概念
景區停車場是為 旅游 者使用的 汽車 提供停車服務的場所。景區中常見的車輛類型有大型客車、中小型客車以及摩托車和電瓶車。
停車場類型
停車場類型按照停車所處于的空間位置來分,可以分為路邊停車場以及路外停車場。
(1)路邊停車場
是指在道路的一側邊緣或者兩側邊緣劃出一定的范圍作為車輛停放的設施。一般來說,在交通量大的區域,路邊停車場一般不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2)路外停車場
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車設施,一般在景區中的停車場類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體式。
車輛停放時車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種,或混合采用此三種停車方式。
(1)垂直式
即車輛垂直于通道停放。采用這種形式,一定長度內停放的車輛數最多,用地較省,但停車帶較寬(以最大型車的車身長度為準),車輛進出車位要倒車一次,須留較寬的通道。
(2)平行式
即車輛平行于通道停放。采用這種形式,停車帶較窄,車輛駛出方便,適宜停放不同類型、不同車身長度的車輛。但一定長度內停放車輛數最少。
(3)斜角式
即車輛與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一般按30°、45°、60°三種角度停放。采用這種形式,停車帶寬度隨車身長度和停放角度而異。斜角式適用于場地寬度受限制的停車場,車輛停放比較靈活,車輛駛入和駛出方便,可迅速停置和疏散。
景區停車場設計原則
一般停車場的規劃建議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
(1)強調自然協調
景區停車場規劃的首要問題是“自然”,包括場地本身的“自然”及與周圍景區環境銜接的“自然”。景區景觀的保護與開發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保護天然的有審美價值的地貌與景觀是 旅游 開發和 旅游 業進一步發展的前提,即便是開發,也應是合理、科學的開發。
景區停車場是景觀審美中重要的構圖要素。切忌形成城市停車場中橫平豎直、中規中矩的框架,失去景區停車場的特點,進而破壞景區環境的自然品質。
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勢建造。如果沙礫地面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就盡量不去硬化地面。停車場區內大客車與小 汽車 要分區停放,用綠化及道路劃分出各自的停車空間。小 汽車 停車場常常結合場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況靈活分散成幾個組來布置。
(2)盡量留地于人
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將停車場建在地下或水下。景區內地皮非常寶貴,應拆遷沒有保留價值的危房或建筑物,而騰出的地面最好用于景區建設,搞綠化,或擴大水面。
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車場要綜合研究,科學設計,其內部設施要現代化。對于此類停車場,建議景區評定時考慮加分。
(3)設置服務設施
要在整個停車場的合適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閑設施、一定數量的公共電話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設置臨時停車場
有些景區的 旅游 季節性非常強,旺季停車位嚴重不足,淡季又全部閑置,浪費嚴重。為避免破壞環境,不適合再修建新停車場的景區可考慮建造臨時停車場。
目前有一種新產品草坪格,是一種具有環境親和力的產品,它的出現既解決了停車問題又美化了環境。它與混凝土網磚相比綠化率大大提高,其綠化率能達到90%,負載能力可達20噸/㎡。
其特殊設計使其安裝快速簡便,便于移動及耐高壓、抗紫外線、對環境無污染,可廣泛應用于建造臨時停車場、步道。 旅游 季節性強的景區可使用草坪格來修建臨時停車場,緩解景區旺季停車壓力,既環保又生態。此項也可作為加分項設置。
生態停車場的規劃建議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
生態型的停車場宜采用組團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綠化草坪磚,以灌木為隔離線,用高大喬木和藤蔓植物遮蔭。景區的停車場應成為景觀,避免采用使大面積車輛曝曬的硬化停車場。
國外有景區采用太陽能電池板或太陽能集熱器作為停車場的車棚。既可防止車輛曝曬,為開空調而多耗油污染景區空氣,又可以為景區提供綠色電源。這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有條件的景區可以考慮修建這樣的停車場,其他景區也可以倡導這種理念,同樣也可以作為景區評定的加分項。
此外,景區停車場的建設要建一個,用一個,建成后的停車場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設法收回。避免對景區停車造成困擾和負擔。
停車場位置選擇
(1)根據與景區關系確定區位:
景區的空間規模對停車場區位的選擇有直接的影響,按照停車場與景觀空間上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區位類型:
景區外部集中布局
當景區內部腹地空間較為有限,不宜作為停車場地或景觀不容破壞時,可以在景區外部開辟一個地塊作為景區停車區。
景區外部分散布局
當景區停車場設置在景區外部時,若外部空間也較為狹長或不適宜作為集中停車場,可以采取分散布局停車場的方式。
景區內部集中布局
如果景區有足夠的空間或環境容許將部分空間開辟作為停車場之用,可以在景區內靠近大門處開辟一主停車場。
景區內部分散布局
對于面積較大且景點之間距離較遠,徒步行走不便的景區,停車場采取景區內部分散布局的模式。在景區內部幾個主要景點附近設立停車場。
(2)根據環境和景觀確定區位:
停車場規劃時要盡量避免對景區的環境和景觀造成破壞。停車場的景觀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停車場對景觀風格的破壞,
二是停車場對環境意境的破壞。
一般而言,停車場要結合景區的整體格調進行設計,一般設計在遠離大門設置。
(3)根據交通通達性確定區位:
一般而言,景區停車場應布置于景區快速交通道附近,如景區外部聯通道的分岔口處。
停車場規模預測
停車場車位數規??梢园凑站皡^占地面積和 旅游 人數兩種計算。前一種是粗略的估算,后一種計算方式相對準確。
按景區面積預測:
根據以下表格的數據計算出:在市區的景區:N=AA*0.80/100;在郊區的景區:N=AA*0.12/100;城市景區的 :N=AA*0.02/100;其中:N—景區車位數;AA—景區占地面積。
按 旅游 人數預測:
旅游 出行停車需求的主體是 旅游 出行車輛,其規模顯然取決于景區接待的游客數量。因此,首先對景區未來接待游客數量進行預測(以最大容納能力可作為未來景區接待游客規模預測的重要控制指標);然后結合對未來景區接待游客的出行方式分析,從而確定未來景區由 旅游 出行而引發的交通量規模,并以此計算得到景區未來停車需求規模。
除了結合國內外常見標準,各個景區應該修建何等規模的停車場,還可根據所處區位按照城中景區、郊區景區和偏遠景區來劃分。
(1)位于城市當中的景區, 有些是居民主要的體閑 娛樂 場所之一,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使其可充分利用周邊各處的停車場所,所以高峰和平峰時段停車需求差異不明顯。大可不必修建面積過大的停車場。城市高昂的地價對于投資商來說也是一項挑戰。
(2)位于城市郊區的景區, 節假日呈現較多的停車需求量,應配置相對較高的停車位指標,有 旅游 度假村的景區,其配建停車位標準要較前者更高,生態停車場是首選。
(3)遠離城鎮、位置較偏遠的景區 可利用土地資源豐富,動態交通壓力相對較小,對環境要求較高,建議建設高標準停車位。西部偏遠、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情況特殊,可根據自身條件,從生態與地質角度出發,建設與景區相協調、配套的停車場所。
當然,上述決定所有類型的停車場建設規模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要考慮到規劃中的景區規模和游人容量。
停車場設計具體規范
1. 機動車停車場的出入口應有良好的視野。出入口距離人行過街天橋、地道和橋梁、隧道引道須大于 50米;距離交叉路口須大于八十米。
2. 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大于5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于2個;大于50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于3個。出入口之間的凈距須大于10米,出入口寬度不得小于7米。
3. 機動車停車場內的停車方式應以占地面積小、疏散方便、保證安全為原則。
4. 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以小型 汽車 為計算當量。設計時,應將其他類型車輛按表一所列換算系數換算成當量車型,以當量車型核算車位總指標。
5. 機動車停車場內的主要通道寬度不得小于6米。
6. 自行車停車場原則上不設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應不少于二個,寬度不小于2.5米。
7. 自行車停車方式應以出入方便為原則。
8. 專用自行車停車場的停車位指標應不小于本單位職工人數的30%。
寧波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條例(2011修訂)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改善停車狀況,保障交通有序、安全和暢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和鎮規劃區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
本條例所稱停車場,是指供各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內場所。
停車場分為公共停車場和專用停車場。公共停車場,是指為社會車輛提供停車服務的場所,包括獨立建設的公共停車場、建設工程配建公共停車場和道路停車泊位等;專用停車場,是指為本單位、本居住區車輛提供停車服務的場所,包括建設工程配建專用停車場、建筑區劃內共有部位施劃的停車位等。第三條 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政府主導、統籌規劃、配套建設、有效管理、方便群眾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第四條 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協調機制,決定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第五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停車場的規劃管理工作。
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停車場的建設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部門負責停車場的使用管理工作,參與停車場規劃和建設工作。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參與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價格主管部門負責收費停車場的價格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稅務、工商、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第二章 規劃管理第六條 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由市和縣(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規劃結構布局和交通需求狀況,會同同級建設主管部門、城市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后,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或者縣(市)域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或者縣(市)域總體規劃經依法修改后,應當及時調整相關的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
經依法批準的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第七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城市管理部門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建設工程停車配建指標規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建設工程停車配建指標規定應當明確公共停車位與專用停車位的比例。
建設工程停車配建指標應當根據經濟社會和交通發展的需求適時調整。第八條 新建、改建、擴建各類建筑物,應當按照有關設計規范和建設工程停車配建指標規定配建、增建停車場,并劃定公共停車位與專用停車位的區域。沒有按照規定配建、增建停車場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行政事業單位的辦公場所,體育場(館)、影(?。┰?、展覽館、圖書館、醫院、旅游景區(點)、廣場、車站、碼頭、航空港等公共場所以及商場、餐飲、娛樂、銀行等經營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設計規范和建設工程停車配建指標規定配建、增建公共停車場。第九條 單位和個人改變建筑物用途,從事餐飲、娛樂、商場等經營活動的,其停車位應當達到規定配建指標;達不到規定配建指標的,應當配建或者增建停車位,并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停車位未達到規定配建指標的,不得批準改變建筑物用途。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審核時,應當征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城市管理部門的意見。第十條 停車場的設計方案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核。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審核時,應當征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意見;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應當征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同意。第十一條 公共停車場應當在出入方便的位置設置殘疾人車輛停車專用泊位和明顯標志,配備必要的無障礙設施。
利用人防工程設置停車場,不得影響其戰時防空效能和應急避險功能。第十二條 在公共交通樞紐和城郊結合部等可以實現自備車與公共交通換乘的地段,應當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方便市民停車和換乘。第十三條 道路規劃紅線預留地符合臨時停車場建設條件的,經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或者建設主管部門同意,并依法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后,可以實施臨時停車場建設。第三章 建設管理第十四條 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會同城市管理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制定公共停車場建設年度計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公園區公共設施設計方面,有規范嗎
第一章 總則
第1.0.1條 為全面地發揮公園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環境的作用,確保設計質量,制定本規范。
第1.0.2條 本規范適用于全國新建、擴建、改建和修復的各類公園設計。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屬綠地設計可參照執行。
第1.0.3條 公園設計應在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的基礎上進行。應正確處理公園與城市建設之間,公園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以及近期建設與遠期建設之間的關系。
第1.0.4條 公園內各種建筑物、構筑物和市政設施等設計除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一節與城市規劃的關系
第2.1.1條 公園的用地范圍和性質,應以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為依據。
第2.1.2條 市、區級公園的范圍線應與城市道路紅線重合,條件不允許時,必須設通道使主要出入口與城市道路銜接。
第2.1.3條 公園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標高應與該道路路面標高相適應,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逕流沖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園綠地。
第2.1.4條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區級公園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須與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適應,根據規劃和交通的需要設置游人集散廣場。
第2.1.5條 公園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觀,應與該地段城市風貌相協調。
第2.1.6條 城市高壓輸配電架空線通道內的用地不應按公園設計。公園用地與高壓輸配電架空線通道相鄰處,應有明顯界限。
第2.1.7條 城市高壓輸配電架空線以外的其他架空線和市政管線不宜通過公園,特殊情況時過境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選線符合公園總體設計要求;
二、通過喬、灌木種植區的地下管線與樹木的水平距離符合附錄二的規定;
三、管線從喬、灌木設計位置下部通過,其埋深大于1.5m,從現狀大樹下部通過,地面不得開槽且埋深大于3m。根據上部荷載,對管線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四、通過喬木林的架空線,提出保證樹木正常生長的措施。
第二節內容和規模
第2.2.1條 公園設計必須以創造優美的綠色自然環境為基本任務,并根據公園類型確定其特有的內容。
第2.2.2條 綜合性公園的內容應包括多種文化娛樂設施、兒童游戲場和安靜休憩區,也可設游戲型體育設施。在已有動物園的城市,其綜合性公園內不宜設大型或猛獸類動物展區。全園面積不宜小于10h?。
第2.2.3條 兒童公園應有兒童科普教育內容和游戲設施,全園面積宜大于2h?。
第2.2.4條 動物園應有適合動物生活的環境;游人參觀、休息、科普的設施;安全、衛生隔離的設施和綠帶;飼料加工場以及獸醫院。檢疫站、隔離場和飼料基地不宜設在園內。全園面積宜大于20h?。
專類動物園應以展出具有地區或類型特點的動物為主要內容。全園面積宜在5~20h?之間。
第2.2.5條 植物園應創造適于多種植物生長的立地環境,應有體現本園特點的科普展覽區和相應的科研實驗區。全園面積宜大于40h?。
專類植物園應以展出具有明顯特征或重要意義的植物為主要內容,全園面積宜大于20h?。
盆景園應以展出各種盆景為主要內容。獨立的盆景園面積宜大于2h?。
第2.2.6條 風景名勝公園應在保護好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基礎上,設置適量游覽路、休憩、服務和公用等設施。
第2.2.7條 歷史名園修復設計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為保護或參觀使用而設置防火設施、值班室、廁所及水電等工程管線,也不得改變文物原狀。
第2.2.8條 其他專類公園,應有名副其實的主題內容。全園面積宜大于2h?。
第2.2.9條 居住區公園和居住小區游園,必須設置兒童游戲設施,同時應照顧老人的游憩需要。居住區公園陸地面積隨居住區人口數量而定,宜在5~10h?之間。居住小區游園面積宜大于0.5h?。
第2.2.10條 帶狀公園,應具有隔離、裝飾街道和供短暫休憩的作用。園內應設置簡單的休憩設施,植物配置應考慮與城市環境的關系及園外行人、乘車人對公園外貌的觀賞效果。
第2.2.11條 街旁游園,應以配置精美的園林植物為主,講究街景的藝術效果并應設有供短暫休憩的設施。
第三節園內主要用地比例
第2.3.1條 公園內部用地比例應根據公園類型和陸地面積確定。其綠化、建筑、園路及鋪裝場地等用地的比例應符合表2.3.1的規定。
第2.3.2條 表2.3.1中Ⅰ、Ⅱ、Ⅲ三項上限與Ⅳ下限之和不足100%,剩余用地應供以下情況使用:
一、一般情況增加綠化用地的面積或設置各種活動用的鋪裝場地、院落、棚架、花架、假山等構筑物;
二、公園陸地形狀或地貌出現特殊情況時園路及鋪裝場地的增值。
公園內部用地比例(%)表2.3.1(詳細內容見附件)
第2.3.3條 公園內園路及鋪裝場地用地,可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按表2.3.1規定值適當增大,但增值不得超過公園總面積的5%。
一、公園平面長寬比值大于3;
二、公園面積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過50%;
三、水體岸線總長度大于公園周邊長度。
第四節常規設施
第2.4.1條 常規設施項目的設置,應符合表2.4.1的規定。
公園常規設施 表2.4.1(詳細內容見附件)
第2.4.2條 公園內不S修建與其性質無關的、單純以營利為目的的餐廳、旅館和舞廳等建筑。公園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廳、小賣店等服務設施的規模應與游人容量相適應。
第2.4.3條 游人使用的廁所面積大于10h?的公園,應按游人容量的2%設置廁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數),小于10h?者按游人容量的1.5%設置;男女蹲位比例為1~1.5∶1;廁所的服務半徑不宜超過250m;各廁所內的蹲位數應與公園內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適應;在兒童游戲場附近,應設置方便兒童使用的廁所;公園宜設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廁所。
第2.4.4條 公用的條凳、坐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覽建筑和構筑物中的在內)等,其數量應按游人容量的20%~30%設置,但平均每1h?陸地面積上的座位數最低不得少于20,最高不得超過150。分布應合理。
第2.4.5條 停車場和自行車存車處的位置應設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內外廣場,其用地面積應根據公園性質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確定。
第2.4.6條 園路、園橋、鋪裝場地、出入口及游覽服務建筑周圍的照明標準,可參照有關標準執行。
第三章 總體設計
第一節容量計算
第3.1.1條 公園設計必須確定公園的游人容量,作為計算各種設施的容量、個數、用地面積以及進行公園管理的依據。
第3.1.2條 公園游人容量應按下式計算:
C=A/Am (3.1.2)
式中C――公園游人容量(人)
A――公園總面積(?)
Am――公園游人人均占有面積(?/人)
第3.1.3條 市、區級公園游人人均占有公園面積以60?為宜,居住區公園、帶狀公園和居住小區游園以30?為宜;近期公共綠地人均指標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園面積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園的陸地面積不得低于15v。風景名勝公園游人人均占有公園面積宜大于100?。
第3.1.4條 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積之和超過總面積的50%的公園,游人人均占有公園面積應適當增加,其指標應符合表3.1.4的規定。
水面和陡坡面積較大的公園游人人均占有面積指標 表3.4.1(詳細內容見附件)
第二節布局
第3.2.1條 公園的總體設計應根據批準的設計任務書,結合現狀條件對功能或景區劃分、景觀構想、景點設置、出入口位置、豎向及地貌、園路系統、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構筑物的位置、規模、造型及各專業工程管線系統等作出綜合設計。
第3.2.2條 功能或景區劃分,應根據公園性質和現狀條件,確定各分區的規模及特色。
第3.2.3條 出入口設計,應根據城市規劃和公園內部布局要求,確定游人主、次和專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設置出入口內外集散廣場、停車場、自行車存車處者,應確定其規模要求。
第3.2.4條 園路系統設計,應根據公園的規模、各分區的活動內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確定園路的路線、分類分級和園橋、鋪裝場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
第3.2.5條 園路的路網密度,宜在200~380m/?之間;動物園的路網密度宜在160~300m/?之間。
第3.2.6條 主要園路應具有引導游覽的作用,易于識別方向。游人大量集中地區的園路要做到明顯、通暢、便于集散。通行養護管理機械的園路寬度應與機具、車輛相適應.通向建筑集中地區的園路應有環行路或回車場地.生產管理專用路不宜與主要游覽路交叉。
第3.2.7條 河湖水系設計,應根據水源和現狀地形等條件,確定園中河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閘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類水體的形狀和使用要求。游船水面應按船的類型提出水深要求和碼頭位置;游泳水面應劃定不同水深的范圍;觀賞水面應確定各種水生植物的種植范圍和不同的水深要求。
第3.2.8條 全園的植物組群類型及分布,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狀況、園外的環境特征、園內的立地條件,結合景觀構想、防護功能要求和當地居民游賞習慣確定,應做到充分綠化和滿足多種游憩及審美的要求。
第3.2.9條 建筑布局,應根據功能和景觀要求及市政設施條件等,確定各類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空間關系,并提出平面形式和出入口位置。
第3.2.10條 公園管理設施及廁所等建筑物的位置,應隱蔽又方便使用。
第3.2.11條 需要采暖的各種建筑物或動物館舍,宜采用集中供熱。
第3.2.12條 公園內水、電、燃氣等線路布置,不得破壞景觀,同時應符合安全、衛生、節約和便于維修的要求。電氣、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設施、垃圾存放場及處理設施應設在隱蔽地帶。
第3.2.13條 公園內不宜設置架空線路,必須設置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避開主要景點和游人密集活動區;
二、不得影響原有樹木的生長,對計劃新栽的樹木,應提出解決樹木和架空線路矛盾的措施。
第3.2.14條 公園內景觀最佳地段,不得設置餐廳及集中的服務設施。
第三節豎向控制
第3.3.1條 豎向控制應根據公園四周城市道路規劃標高和園內主要內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及對其周圍地形的要求A地形標高還必須適應擬保留的現狀物和地表水的排放。
第3.3.2條 豎向控制應包括下列內容:山頂;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底;駁岸頂部;園路主要轉折點、交叉點和變坡點;主要建筑的底層和室外地坪;各出入口內、外地面;地下工程管線及地下構筑物的埋深;園內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觀賞點的地面高程。
第四節現狀處理
第3.4.1條 公園范圍內的現狀地形、水體、建筑物、構筑物、植物、地上或地下管線和工程設施,必須進行調查,作出評價,提出處理意見。
第3.4.2條 在保留的地下管線和工程設施附近進行各種工程或種植設計時,應提出對原有物的保護措施和施工要求。
第3.4.3條 園內古樹名木嚴禁砍伐或移植,并應采取保護措施。
第3.4.4條 古樹名木的保護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古樹名木保護范圍的劃定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成林地帶外緣樹樹冠垂直投影以外5.0m所圍合的范圍;
2?單株樹同時滿足樹冠垂直投影及其外側5.0m寬和距樹干基部外緣水平距離為胸徑20倍以內;
二、保護范圍內,不得損壞表土層和改變地表高程,除保護及加固設施外,不得設置建筑物、構筑物及架(埋)設各種過境管線,不得栽植纏繞古樹名木的藤本植物;
三、保護范圍附近,不得設置造成古樹名木處于陰影下的高大物體和排泄危及古樹名木的有害水、氣的設施;
四、采取有效的工程技術措施和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其正常生長。
第3.4.5條 原有健壯的喬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應保留利用。在喬木附近設置建筑物、構筑物和工程管線,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水平距離符合附錄二、三的規定;
二、在上款規定的距離內不得改變地表高程;
三、不得造成積水。
第3.4.6條 有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建筑物、構筑物,應保留并結合到園內景觀之中。
第四章 地形設計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4.1.1條 地形設計應以總體設計所確定的各控制點的高程為依據。
第4.1.2條 土方調配設計應提出利用原表層栽植土的措施。
第4.1.3條 栽植地段的栽植土層厚度應符合附錄四的規定。
第4.1.4條 人力剪草機修剪的草坪坡度不應大于25%。
第4.1.5條 大高差或大面積填方地段的設計標高,應計入當地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數。
第4.1.6條改造的地形坡度超過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應采取護坡、固土或防沖刷的工程措施。
第4.1.7條 在無法利用自然排水的低洼地段,應設計地下排水管溝。
第4.1.8條 地形改造后的原有各種管線的覆土深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二節地表排水
第4.2.1條 創造地形應同時考慮園林景觀和地表水的排放,各類地表的排水坡度宜符合表4.2.1的規定。
第4.2.2條 公園內的河、湖最高水位,必須保證重要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動物籠舍不被水淹。
各類地表的排水坡度(%)表4.2.1 (詳細內容見附件)
第三節水體外緣
第4.3.1條 水工建筑物、構筑物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水體的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及閘門的標高,應保證適宜的水位和泄洪、清淤的需要;
二、下游標高較高至使排水不暢時,應提出解決的措施;
三、非觀賞型水工設施應結合造景采取隱蔽措施。
第4.3.2條 硬底人工水體的近岸2.0m范圍內的水深,不得大于0.7m,達不到此要求的應設護欄。無護欄的園橋、汀步附近2.0m范圍以內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條 溢水口的口徑應考慮常年降水資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條 護=頂與常水位的高差,應兼顧景觀、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體沖刷。
第五章 園路及鋪裝場地設計
第一節園路
第5.1.1條 各級園路應以總體設計為依據,確定路寬、平曲線和豎曲線的線形以及路面結構。
第5.1.2條 園路寬度宜符合表5.1.2的規定。
園路寬度(m) 表5.1.2 (詳細內容見附件)
第5.1.3條 園路線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物、鋪裝場地及其它設施結合,形成完整的風景構圖;
二、創造連續展示園林景觀的空間或欣賞前方景物的透視線;
三、路的轉折、銜接通順,符合游人的行為規律。
第5.1.4條 主路縱坡宜小于8%,橫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橫坡宜小于4%,縱、橫坡不得同時無坡度。山地公園的園路縱坡應小于12%,超過12%應作防滑處理。主園路不宜設梯道,必須設梯道時,縱坡宜小于36%。
第5.1.5條 支路和小路,縱坡宜小于18%??v坡超過15%路段,路面應作防滑處理;縱坡超過18%,宜按臺階、梯道設計,臺階踏步數不得少于2級,坡度大于58%的梯道應作防滑處理,宜設置護攔設施。
第5.1.6條 經常通行機動車的園路寬度應大于4m,轉彎半徑不得小于12m。
第5.1.7條 園路在地形險要的地段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第5.1.8條 通往孤島、山頂等卡口的路段,宜設通行復線;必須沿原路返回的,宜適當放寬路面。應根據路段行程及通行難易程度,適當設置供游人短暫休憩的場所及護攔設施。
第5.1.9條 園路及鋪裝場地應根據不同功能要求確定其結構和飾面。面層材料應與公園風格相協調,并宜與城市車行路有所區別。第5.1.10條 公園出入口及主要園路宜便于通過殘疾人使用的輪椅,其寬度及坡度的設計應符合《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JGJ50)中的有關規定。
第5.1.11條 公園游人出入口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總寬度符合表5.1.11的規定;
公園游人出入口總寬度下限(m/萬人) 表5.1.11 (詳細內容見附件)
二、單個出入口最小寬度1.5m;
三、舉行大規?;顒拥墓珗@,應另設安全門。
第二節鋪裝場地
第5.2.1條 根據公園總體設計的布局要求,確定各種鋪裝場地的面積。鋪裝場地應根據集散、活動、演出、賞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作出不同設計。
第5.2.2條 內容豐富的售票公園游人出入口外集散場地的面積下限指標以公園游人容量為依據,宜按500?/萬人計算。
第5.2.3條 安靜休憩場地應利用地形或植物與喧鬧區隔離。
第5.2.4條 演出場地應有方便觀賞的適宜坡度和觀眾席位。
第三節園橋
第5.3.1條 園橋應根據公園總體設計確定通行、通航所需尺度并提出造景、觀景等項具體要求。
第5.3.2條 通過管線的園橋,應同時考慮管道的隱蔽、安全、維修等問題。
第5.3.3條 通行車輛的園橋在正常情況下,汽車荷載等級可按汽車―10級計算。
第5.3.4條 非通行車輛的園橋應有阻止車輛通過的措施,橋面人群荷載按3.5kN/?計算。
第5.3.5條 作用在園橋欄桿扶手上的豎向力和欄桿頂部水平荷載均按1.0kN/m計算。
第六章 種植設計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6.1.1條 公園的綠化用地應全部用綠色植物覆蓋。建筑物的墻體、構筑物可布置垂直綠化。
第6.1.2條 種植設計應以公園總體設計對植物組群類型及分布的要求為根據。
第6.1.3條 植物種類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適應栽植地段立地條件的當地適生種類;
二、林下植物應具有耐陰性,其根系發展不得影響喬木根系的生長;
三、垂直綠化的攀緣植物依照墻體附著情況確定;
四、具有相應抗性的種類;
五、適應栽植地養護管理條件;
六、改善栽植地條件后可以正常生長的、具有特殊意義的種類。
第6.1.6條 綠化用地的栽植土壤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栽植土層厚度符合附錄四的數值,且無大面積不透水層;
二、廢棄物污染程度不致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三、酸堿度適宜;
四、物理性質符合表6.1.4的規定;
五、凡栽植土壤不符合以上各款規定者必須進行土壤改良。
第6.1.5條鋪裝場地內的樹木其成年期的根系伸展范圍,應采用透氣性鋪裝。
土壤物理性質指標 表6.1.4 (詳細內容見附件)
第6.1.6條 公園的灌溉設施應根據氣候特點、地形、土質、植物配置和管理條件設置。
第6.1.7條 喬木、灌木與各種建筑物、構筑物及各種地下管線的距離,應符合附錄二、三的規定。
第6.1.8條 苗木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規定苗木的種名、規格和質量;
二、根據苗木生長速度提出近、遠期不同的景觀要求,重要地段應兼顧近、遠期景觀,并提出過渡的措施;
三、預測疏伐或間移的時期。
第6.1.9條 樹木的景觀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郁閉度
1?風景林地應符合表6.1.9的規定;
風景林郁閉度 表6.1.9 (詳細內容見附件)
2?風景林中各觀賞單元應另行計算,叢植、群植近期郁閉度應大于0.5;帶植近期郁閉度宜大于0.6。
二、觀賞特征
1?孤植樹、樹叢:選擇觀賞特征突出的樹種,并確定其規格、分枝點高度、姿態等要求;與周圍環境或樹木之間應留有明顯的空間;提出有特殊要求的養護管理方法。
2?樹群:群內各層應能顯露出其特征部分。
三、視距
1?孤立樹、樹叢和樹群至少有一處欣賞點,視距為觀賞面寬度的1.5倍和高度的2倍;
2?成片樹林的觀賞林緣線視距為林高的2倍以上。
第6.1.10條 單行整形綠籬的地上生長空間尺度應符合表6.1.10的規定。雙行種植時,其寬度按表6.1.10規定的值增加0.3~0.5m。
各類單行綠籬空間尺度(m) 表6.1.10 (詳細內容見附件)
第二節游人集中場所
第6.2.1條 游人集中場所的植物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在游人活動范圍內宜選用大規格苗木;
二、嚴禁選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
三、不應選用在游人正?;顒臃秶鷥戎θ~有硬刺或枝葉形狀呈尖硬劍、刺狀以及有漿果或分泌物墜地的種類;
四、不宜選用揮發物或花粉能引起明顯過敏反應的種類。
第6.2.2條 集散場地種植設計的布置方式,應考慮交通安全視距和人流通行,場地內的樹木枝下凈空應大于2.2m。
第6.2.3條 兒童游戲場的植物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喬木宜選用高大蔭濃的種類,夏季庇蔭面積應大于游戲活動范圍的50%;
二、活動范圍內灌木宜選用萌發力強、直立生長的中高型種類,樹木枝下凈空應大于1.8m。
第6.2.4條 露天演出場觀眾席范圍內不應布置阻礙視線的植物,觀眾席鋪栽草坪應選用耐踐踏的種類。
第6.2.5條 停車場的種植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樹木間距應滿足車位、通道、轉彎、回車半徑的要求;
二、庇蔭喬木枝下凈空的標準:
1?大、中型汽車停車場:大于4.0m;
2?小汽車停車場:大于2.5m;
3?自行車停車場:大于2.2m。
三、場內種植池寬度應大于1.5m,并應設置保護設施。
第6.2.6條 成人活動場的種植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宜選用高大喬木,枝下凈空不低于2.2m;
二、夏季喬木庇蔭面積宜大于活動范圍的50%。
第6.2.7條 園路兩側的植物種植
一、通行機動車輛的園路,車輛通行范圍內不得有低于4.0m高度的枝條;
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園路邊緣種植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不宜選用硬質葉片的叢生型植物;
2?路面范圍內,喬、灌木枝下凈空不得低于2.2m;
3?喬木種植點距路綠應大于0.5m。
第三節動物展覽區
第6.3.1條 動物展覽區的種植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有利于創造動物的良好生活環境;
二、不致造成動物逃逸;
三、創造有特色植物景觀和游人參觀休憩的良好環境;
四、有利于衛生防護隔離。
第6.3.2條 動物展覽區的植物種類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有利于模擬動物原產區的自然景觀;
二、動物運動范圍內應種植對動物無毒、無刺、萌發力強、病蟲害少的中慢長種類。
第6.3.3條 在籠舍、動物運動場內種植植物,應同時提出保護植物的措施。
第四節植物園展覽區
第6.4.1條 植物園展覽區的種植設計應將各類植物展覽區的主題內容和植物引種馴化成果、科普教育、園林藝術相結合。
第6.4.2條 展覽區展示植物的種類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對科普、科研具有重要價值;
二、在城市綠化、美化功能等方面有特殊意義。
第6.4.3條 展覽區配合植物的種類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能為展示種類提供局部良好生態環境;
二、能襯托展示種類的觀賞特征或彌補其不足;
三、具有滿足游覽需要的其他功能。
第6.4.4條展覽區引入植物的種類,應是本園繁育成功或在原始材料圃內生長時間較長、基本適應本地區環境條件者。
第七章 建筑物及其他設施設計
第一節建筑物
第7.1.1條 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體量、空間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應符合公園總體設計的要求。
第7.1.2條 游覽、休憩、服務性建筑物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與地形、地貌、山石、水體、植物等其他造園要素統一協調;
二、層數以一層為宜,起主題和點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層數服從景觀需要;
三、游人通行量較多的建筑室外臺階寬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寬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臺階踏步數不少于2級;側方高差大于1.0m的臺階,設護攔設施;
四、建筑內部和外緣,凡游人正?;顒臃秶吘壟R空高差大于1.0m處,均設護攔設施,其高度應大于1.05m;高差較大處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于1.2m;護攔設施必須堅固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的構造,其豎向力和水平荷載應符合本規范第5.3.5條的規定;
五、有吊頂的亭、廊、敞廳,吊頂采用防潮材料;
六、亭、廊、花架、敞廳等供游人坐憩之處,不采用粗糙飾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傷肌膚和衣物的構造。
第7.1.3條 游覽、休憩建筑的室內凈高不應小于2.0m;亭、廊、花架、敞廳等的楣子高度應考慮游人通過或賞景的要求。
第7.1.4條 管理設施和服務建筑的附屬設施,其體量和煙囪高度應按不破壞景觀和環境的原則嚴格控制;管理建筑不宜超過2層。
第7.1.5條 “三廢”處理必須與建筑同時設計,不得影響環境衛生和景觀。
第7.1.6條 殘疾人使用的建筑設施,應符合《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JGJ50)的規定。
第二節駁岸與山石
第7.2.1條 河湖水池必須建造駁岸并根據公園總體設計中規定的平面線形、豎向控制點、水位和流速進行設計。岸邊的安全防護應符合本規范第7.1.2條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第7.2.2條 素土駁岸
一、岸頂至水底坡度小于100%者應采用植被覆蓋;坡度大于100%者應有固土和防沖刷的技術措施;
二、地表逕流的排放及駁岸水下部分處理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7.2.3條 人工砌筑或混凝土澆注的駁岸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寒冷地區的駁岸基礎應設置在冰凍線以下,并考慮水體及駁岸外側土體結凍后產生的凍脹對駁岸的影響,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在設計文件中注明;
二、駁岸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的規定。
第7.2.4條 采取工程措施加固駁岸,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質地、色彩均應與環境協調。
第7.2.5條 堆疊假山和置石,體量、形式和高度必須與周圍環境協調,假山的石料應提出色彩、質地、紋理等要求,置石的石料還應提出大小和形狀。
第7.2.6條 疊山、置石和利用山石的各種造景,必須統一考慮安全、護坡、登高、隔離等各種功能要求。
第7.2.7條 疊山、置石以及山石梯道的基礎設計應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定》(GBJ7)的規定。
第7.2.8條 游人進出的山洞,其結構必須穩固,應有采光、通風、排水的措施,并應保證通行安全。
第7.2.9條 疊石必須保持本身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山石銜接以及懸挑、山洞部分的山石之間、疊石與其它建筑設施相接部分的結構必須牢固,確保安全。山石勾縫作法可在設計文件中注明。
旅游景區該如何確定停車場車位數
經常在 旅游 規劃時遭遇到如何確定 旅游 區入口停車位的問題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現總結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估算方法:
(1)通常情況下, 旅游 區平均每天接待的 旅游 者人數;
(2)旺季及黃金周時, 旅游 區每天接待游客人數的峰值;
(3) 旅游 區平均每天接待的游客中旅行團與散客的大致比例;
(4) 旅游 區內近幾年內預計開發的新的 旅游 景點;
(5)規劃的該 旅游 區在目前旅行社的線路安排上大致處于什么狀況;
(1)了解 旅游 區平均每天接待的 旅游 者人數——就可以大致確定車位所要服務的游客的穩定數量,如果停車場是分片區規劃的,那么就要選擇最方便便捷的停車場片區來保證滿足這個數量的 旅游 者對車位的需求;
(2)了解旺季及黃金周時 旅游 區每天接待游客人數的峰值——就能讓你心中有數,你規劃的車位數,要基本保證該停車場在旺季及黃金周時能滿足 旅游 區的停車需求;
(3)了解該 旅游 區平均每天接待的游客中旅行團與散客的大致比例——通過這個比例你就能估算出你要規劃的大巴車位與小車車位的大致數量,一般大巴車位按照45座計算,中巴車按照22座計算,但畫車位規格時,一般都按照大巴車位規格規劃,因為中巴車能停放在大巴車位里,可是中巴車位卻停不下大巴。
因此參加旅行團的游客人數除以45座后得出的大巴車位數量,為了平衡其中一部分人乘坐中巴車前來,則按照經驗大巴車位按照你計算出來的車位數量需要再乘以一個1.2的系數。
散客所占的人數又分自駕過來的游客及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來到 旅游 區的游客,一般按照1:1的比例劃分,如果你所規劃的 旅游 區在區位交通及 旅游 區定位上是屬于偏自駕車的 旅游 區,則要根據情況,提高自駕車游客的比例。通過這個比例就可計算出你需要規劃的小車車位數量。
了解 旅游 區內近幾年內預計開發的新的 旅游 景點——由于對于 旅游 區而言,一個新的 旅游 景點、項目或片區的開發,就能一定程度上帶動這個 旅游 區的游客增長,因此了解這個信息就意味著你是否需要在你了解的現在的平均每天的游客數量和峰值的基礎上再考慮進去新項目、景點、片區的開發對游客數量增長造成的影響。根據新開發項目、景點、片區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你的停車位將要服務的 旅游 者的數量。
規劃的該 旅游 區在目前旅行社的線路安排上大致處于的狀況——了解這個信息,就能讓你清楚前來這個 旅游 區的旅行團 旅游 者將在這個 旅游 區停留的時間狀況。如果這個 旅游 區在旅行社線路上不屬于 旅游 目的地,不占據很重要的位置,那么一般旅行者只會安排旅行團在該 旅游 區逗留約半天時間,或者安排在上午,或者安排在下午,因此你先前計算出來的大巴車位就有一個使用周期的問題,如果旅行團只在該 旅游 區安排了半天時間,那么你計算出來的大巴車位就要約除以二。上午來的大巴,中午就可能開走了,這個車位就空出來了,可供下午前來的 旅游 大巴使用。如果你規劃的這個 旅游 區在旅行社的線路安排上是屬于 旅游 目的地,安排了游客在 旅游 區內過夜或者時間上安排了一整天的游覽時間,那么車位數就按照先前計算出來的數量規劃。
@旅行者說v :也許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我的計算方法還存在不少問題,有些數量的確定上也帶有一些經驗主義,如果你能向甲方了解到相對詳細的客源結構組成狀況,將更有利于你準確的確定出你將要規劃的停車位的數量。希望同行如果有更好的,更準確,更合理的確定方式方法,留言和我一起交流!
附件:
旅游 風景區停車場規劃設計規范
一、 停車場概念
景區停車場是為 旅游 者使用的 汽車 提供停車服務的場所。景區中常見的車輛類型有大型客車、中小型客車以及摩托車和電瓶車。
二、 旅游 景區停車場設計原則
1. 一般停車場設計原則
(1)強調自然協調
風景區停車場規劃的首要問題是“自然”,包括場地本身的“自然”及與周圍風景銜接的“自然”。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勢建造。停車場區內大客車與小 汽車 要分區停放,用綠化及道路劃分出各自的停車空間。小 汽車 停車場常常結合場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況靈活分散成幾個組來布置。
(2)盡量留地于人
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將停車場建在地下或水下。而騰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園,搞綠化,或擴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車場要綜合研究,科學設計,其內部設施要現代化。
(3)設置服務設施
要在整個停車場的合適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閑設施、一定數量的公共電話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設置臨時停車場
有些景區的 旅游 季節性非常強,旺季停車位嚴重不足,為避免破壞環境,不適合再修建新停車場的景區可考慮建造臨時停車場。目前有一種產品叫草坪格,可廣泛應用于建造臨時停車場、步道。
2. 態停車場的規劃原則
生態型的停車場宜采用組團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綠化草坪磚,以灌木為隔離線,用高大喬木和藤蔓植物遮蔭。
景區的停車場應成為景觀,避免采用使大面積車輛曝曬的硬化停車場。
國外有景區采用太陽能電池板或太陽能集熱器作為停車場的車棚。既可防止車輛曝曬,為開空調而多耗油污染景區空氣,又可以為景區提供綠色電源。
此外,景區停車場的建設要建一個用一個,建成后的停車場不能移作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設法收回。避免對景區停車造成困擾和負擔。
三、停車場類型
1.停車場類型
按照停車所處于的空間位置來分,可以分為路邊停車場以及路外停車場。
(1)路邊停車場
是指在道路的一側邊緣或者兩側邊緣劃出一定的范圍作為車輛停放的設施。一般來說,在交通量大的區域,路邊停車場一般不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2)路外停車場
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車設施,一般在景區中的停車場類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體式。
2.車輛停置形式
車輛停放時車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種,或混合采用此三種停車方式。
垂直式: 即車輛垂直于通道停放。采用這種形式,一定長度內停放的車輛數最多,用地較省,但停車帶較寬 (以最大型車的車身長度為準),車輛進出車位要倒車一次,須留較寬的通道。
平行式: 即車輛平行于通道停放。采用這種形式,停車帶較窄,車輛駛出方便,適宜停放不同類型、不同車身長度的車輛。但一定長度內停放車輛數最少。
斜角式: 即車輛與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一般按30 、45 、60 三種角度停放。采用這種形式,停車帶寬度隨車身長度和停放角度而異。斜角式適用于場地寬度受限制的停車場,車輛停放比較靈活,車輛駛入和駛出方便,可迅速停置和疏散。
汽車 庫內 汽車 與 汽車 、墻、柱、護欄之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一的規定。
注:圖中Wu——停車帶寬度 Lg—— 汽車 長度 We——垂直于通車道的停車位尺寸Si—— 汽車 間凈距 Wd——通車道寬度 Qt—— 汽車 傾斜角度 Lt——平行于通車道的停車位尺寸
注:縱向指 汽車 長度方向、橫向指 汽車 寬度方向,凈距是指最近距離,當墻、柱外有突出物時,應從其凸出部分外緣算起。
四、停車場區位選擇
1. 根據與景區關系確定區位
旅游 景區的空間規模對停車場區位的選擇有直接的影響,按照停車場與景觀空間上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區位類型:
(1)景區外部集中布局
當 旅游 景區內部腹地空間較為有限,不宜作為停車場地或景觀不容破壞時,可以在景區外部開辟一個地塊作為景區停車區。
(2)景區外部分散布局
當景區停車場設置在景區外部時,若外部空間也較為狹長或不適宜作為集中停車場,可以采取分散布局停車場的方式。
(3)景區內部集中布局
如果景區有足夠的空間或環境容許將部分空間開辟作為停車場之用,可以在景區內靠近大門處開辟一主停車場。
(4)景區內部分散布局
對于面積較大且景點之間距離較遠,徒步行走不便的景區,停車場采取景區內部分散布局的模式。在景區內部幾個主要景點附近設立停車場。
2. 根據環境和景觀確定區位
停車場規劃時要盡量避免對景區的環境和景觀造成破壞。停車場的景觀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停車場對景觀風格的破壞,二是停車場對環境意境的破壞。一般而言,停車場要結合景區的整體格調進行設計,一般設計在遠離大門設置。
3. 根據交通通達性確定區位
一般而言,景區停車場應布置于景區快速交通道附近,如景區外部聯通道的分岔口處。
五、停車場規模預測
1. 停車場車位數規模
可以按照景區占地面積和 旅游 人數兩種計算。前一種是粗略的估算,后一種計算方式相對準確。
(1)按景區面積預測
根據以上表格的數據計算出:
在市區的景區: N=AA*0.80/100;
在郊區的景區: N=AA*0.12/100;
城市公園的 : N=AA*0.02/100;
其中:N—景區車位數;AA—景區占地面積;
(2)按 旅游 人數預測
旅游 出行停車需求的主體是 旅游 出行車輛,其規模顯然取決于景區接待的游客數量。因此,首先對景區未來接待游客數量進行預測(以最大容納能力可作為未來景區接待游客規模預測的重要控制指標);然后結合對未來景區接待游客的出行方式分析,從而確定未來景區由 旅游 出行而引發的交通量規模,并以此計算得到景區未來停車需求規模。
確定不同出行方式各交通運輸方式構成比率,并結合景區主要運輸車輛的核定載量及實際載量進行抽樣調查,確定各類車型實載率,最終參照以下計算公式得到未來景區由 旅游 出行引發的交通量規模。
M=A*32.48% / (Ci*Pi)
N =A*67.52% / (Ci*Pi)
其中:
V —景區 旅游 車輛總數(即車位數);A — 旅游 人數; Ti —第i種公路出行方式分擔率;Ci—第i種公路出行方式核定座數;Pi— 第i種公路出行方式實載率;M—小車的車輛數;N—大客車的車輛數;
2、車位的面積:
車位所需寬度 :W”=W+2D 車位所需面積 :A=(W”/2)*W’
其中:W—停車通道的寬度;D—與通道垂直的停車深度;W’—停車寬度;A—停車場面積;W”—車位寬度;
一般而言,小型客車以6M長、2.5M寬為準,大型客車以12M長、4M寬為準。
六、停車場設計具體規范
1. 機動車停車場的出入口應有良好的視野。出入口距離人行過街天橋、地道和橋梁、隧道引道須大于 50米;距離交叉路口須大于八十米。
2. 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大于5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于2個;大于50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于3個。出入口之間的凈距須大于10米,出入口寬度不得小于7米。
3. 機動車停車場內的停車方式應以占地面積小、疏散方便、保證安全為原則。
4. 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以小型 汽車 為計算當量。設計時,應將其他類型車輛按表一所列換算系數換算成當量車型,以當量車型核算車位總指標。
5. 機動車停車場內的主要通道寬度不得小于6米。
6. 自行車停車場原則上不設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應不少于二個,寬度不小于2.5米。
7. 自行車停車方式應以出入方便為原則。
8. 專用自行車停車場的停車位指標應不小于本單位職工人數的30%。
另:一些常見停車場的車位指標
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旅游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景區停車場設計規范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