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廣州鋼結構設計公司

鋼結構框架設計常見問題(鋼結構 框架結構)

廣州鋼結構設計公司 2周前 ( 11-16 03:35 ) 847 搶沙發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鋼結構框架設計常見問題,以及鋼結構 框架結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錄一覽:,1、,怎樣使湖北鋼結構框架達到穩定?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鋼結構框架設計常見問題,以及鋼結構 框架結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怎樣使湖北鋼結構框架達到穩定?

鋼框架屬于鋼結構鋼結構框架設計常見問題,又屬于框架結構,鋼框架是由鋼梁和鋼柱組成的能承受豎向和水平荷載的鋼結構??蚣軛U件截面不光要滿足材料的強度和穩定性之外,而且需要保證框架的整體剛度,滿足設計時的使用要求。下面由武漢市茂更茂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我們都知道,通常鋼結構截面比其他材料的截面要小,所以一般在進行鋼結構的設計時,穩定問題就成為鋼結構框架設計常見問題了主要問題。一般來說,鋼框架結構的穩定問題主要包括有框架平面內的穩定、框架平面外的穩定和構件的局部穩定的三個問題。

首先,關于框架平面內的穩定問題,我們可以根據抗側剛度的大小,來分為無側移和有側移的兩種失穩形式。

其次,框架平面外的穩定問題,基本都是可以通過設置平面外的支撐來得到保證。

最后,構件的局部穩定問題,是可以通過限制翼緣的寬厚比和腹板高厚比或設置加勁肋來得到保證。

鋼結構框架設計常見問題(鋼結構 框架結構) 鋼結構桁架施工

鋼構人必讀——鋼結構住宅設計的幾點總結,一般人還不知道

從設計角度分析鋼結構住宅體系的特點,介紹異型鋼柱住宅項目的設計思路。針對框架結構采用不同阻尼比、基礎方案等問題進行數據對比分析;總結設計中常見問題注意事項;對設計標準提出不同意見。

一、鋼結構住宅體系選擇

從已建成的鋼結構住宅來看,主要有:

1)薄壁型鋼組合墻板形式;

2)純框架形式;

3)框架支撐形式;

4)型鋼混凝土組合形式;

5)鋼框架-混凝土抗震墻形式等等。

這些結構形式各有特點,其中薄壁型鋼組合墻板形式特別適宜定型產品,其體系是從墻板結構演變而來,即將薄壁型鋼柱構件按大約600mm 的間距布置形成豎向承重結構、型鋼間設支撐系統以抵抗水平力,樓板根據豎向型鋼的位置布置成密肋支撐結構,因上部結構為類墻板結構,其基礎根據受力情況設成條形基礎,對地基要求不高。

薄壁型鋼組合墻板住宅受密布結構的影響,對開間、門窗洞口、挑出構件尺寸均有一定限制。

后面幾種形式可以滿足多高層住宅設計要求,但從使用的角度都存在一個共同問題,即梁柱突出對住宅內部觀感的影響。

住宅相對于其它建筑有其特殊性,辦公、廠房可以采用較為固定柱網,層高也較高,其梁柱所占空間給人的感觀是適宜的,柱網規則有利于梁的布置。

相反住宅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產品,根據建筑的要求,很少布置出規則的柱網,房內開間相對較小、變化較多,不利于鋼框架布置。

由于鋼材的特點,它在住宅中只能形成框架體系或桁架體系,可以說框架體系如果適用于普通住宅,鋼框架必然有其大顯身手的地方,普通框架結構不能解決住宅應用問題的話,常規鋼框架體系在普通住宅中應用也有相似的弱點。

受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啟發,筆者在鋼結構住宅設計中將鋼柱設計成異型柱形式,以配合建筑變化的要求,圖1 是兩種異型鋼柱截面,根據建筑墻體厚度減去面層厚度來設定翼緣寬度,框架梁與異型鋼柱各個方向的翼緣剛接,圖2 為相應的節點連接詳圖。

異型鋼柱示意圖

input class="pgc-img-caption-ipt" placeholder="圖片描述(最多50字)" valu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color: rgb(102, 102, 102); position: absolute; left: 187.5px; transform: translateX(-50%); padding: 6px 7px; max-width: 100%; width: 375px; text-align: center; cursor: text;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image: none; border: 0px solid rgb(217, 217, 217); border-radius: 4px; transition: all 0.2s cubic-bezier(0.645, 0.045, 0.355, 1);"/tt-image

異型鋼柱梁柱節點詳圖

某住宅項目三層樣板間設計成異型鋼柱純框架結構,建筑采用砌塊隔墻,建成后外部及室內觀感均令人滿意,與該住宅成品(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實際效果一致,下圖是樣板間實景。

在工業廠房設計中經常采用異型鋼柱,采用排架受力體系時,異型鋼柱經常設計成雙軸對稱或主受力方向單軸對稱,廠房縱向采用支撐系統抵抗縱向水平力,系桿、支撐構件多連接于異型柱弱軸形心軸上,這樣在結構概念設計及采用桿系軟件計算容易處理。

住宅中應用異型鋼柱與廠房設計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下圖是廠房梁柱連接方式與住宅梁柱連接方式的簡單比較

可以看出在住宅中,梁柱的截面形心軸不在同一位置上,不符合常規設計理念,在采用桿系軟件計算時無法解決偏軸問題。

盡管如此,與短肢剪力墻結構相比,筆者認為異型柱是在原來較大的矩形框架柱截面或整片混凝土墻修改為的截面面積較小的異型截面,相應地也減少了截面特性,而異型鋼柱是在一個工字鋼截面上增加一個T型截面,相應地是增加了弱軸方向的截面特性,特別是將鋼梁與鋼柱弱軸的剛性連接節點轉化為與柱翼緣連接,優于常見設計中工字鋼柱在弱軸方向設外伸連接板的剛性連接,加強了工字鋼柱弱軸穩定,對結構安全是很有利的。

一般認為工字鋼柱弱軸剛性連接不可靠,所以在很多構造手冊上建議在弱軸采用鉸接框架加支撐體系或者采用鋼管柱設計方案,抗震規范“柱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都與梁剛接時,宜采用箱形截面。當僅在一個方向剛接時,宜采用工字形截面,并將柱腹板置于剛接框架平面內?!?/p>

規范中雖然沒有明確說不可采用工字鋼柱弱軸與鋼梁剛接,但根據抗震規范節點抗震承載力驗算要求,弱軸連接一般是無法滿足相關條款要求的。

異型工字鋼柱相比箱形柱的節點加工容易、施工方便節約鋼材,相比框架支撐體系減少了支撐部分的設置,從應用角度可靈活用于住宅墻體中,滿足建筑師對住宅內無外露結構構件的要求。

筆者認為異型鋼柱在結構分析中存在以下問題:

1)異型鋼柱全截面受力情況分析,這里主要指在弱軸上增加 T 型構件,是否就相應的增加了這部分的截面特性,包括 T 型構件偏軸遠近的影響,筆者認為鋼柱類型不同,截面特性增加比例也會不同;

2)異型鋼柱局部穩定性計算,這點可以參考規范中柱板件寬厚比進行控制;

3)梁柱節點與鋼柱形心軸偏離時整體受力分析,采用普通桿系計算軟件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理想的計算模型應該采用有限元整體建模方式進行內力分析, 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建模工作量太大了。

筆者在設計中根據以下幾個原則來確定柱截面:

1)按方鋼管柱方案進行結構分析,根據計算應力比結果接近 0.9 的情況,選定框架梁截面尺寸,根據方鋼管截面特性初選 X,Y 方向上工字鋼截面,計算時不考慮腹板作用,初步確定異型柱截面;

2)按工字鋼柱方案進行結構分析,異型柱 T 型構件布置方向,設柔性支撐代替異型柱中 T 型構件在工字鋼弱軸上的剛度影響,按有側移鋼框架計算,調整異型鋼柱中工字鋼截面尺寸;完成后調整工字鋼及柔性支撐布置方向,驗算 T 型構件與工字鋼腹板組成的工字鋼截面尺寸;

3)根據上一步建立的模型,選取工字鋼強軸所在的單榀框架進行抗震驗算,只參考工字柱強軸應力計算結果,檢驗異型柱單向受力是否滿足;

4)根據上述計算結果,手工核算梁柱節點處抗震承載能力,基礎設計時考慮偏軸引起的附加彎矩;

5)以普通工字鋼柱和方鋼管柱按無支撐框架體系分別進行正常設計,其中鋼梁按設計所選截面計算,根據合適的計算結果,統計鋼柱用鋼量以控制異型柱用鋼量的上下限。

上述方法沒有可依據的計算公式及條文,對偏軸引起的附加彎矩對整體的影響沒有更多處理,這也是筆者只在二三層住宅設計中應用,沒在更高的工程里使用異型鋼柱的原因。筆者提出異型鋼框架方案,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二、設計細節的問題

1、 整體計算時選取合適的結構阻尼比根據抗震規范要求,除專門規定外,建筑結構的阻尼比應取0.05,當阻尼比不等于0.05時,地震影響系數曲線應進行修正,鋼結構相關阻尼比選取值見表 1。

表 1 不同結構阻尼比應用值

從表 1 中數據可以看出,不同的鋼結構體系有不同的地震影響系數,如果在結構分析時錯誤選擇阻尼比對設計結果會產生較大影響,其中鋼管混凝土和鋼-砼混合結構由于是兩種材料共同作用,在選取阻尼比時,應根據兩種材料應用比例綜合考慮阻尼比,結構整體剛度越柔,阻尼比選值越低。

2、剛接柱腳設計

常見柱腳分埋入式、外包式、外露式。在住宅設計中多采用外露式,相比其它兩種方式,其現場安裝、定位方便。

在設計時應注意,柱腳的剛度是靠底板的彈性變形或塑性變形來實現的,這就意味著整個結構變形包括鋼結構本身變形及底板受拉變形后引起的整體變形,如在分析內力時視外露式為剛性柱腳,設計中要考慮層間位移角限值要有一定的富裕,同時應考慮底層鋼柱彎矩反彎點下移引起的柱頂彎矩增大。

根據節點設計要求,為保證罕遇地震時不發生柱腳節點先于鋼柱破壞,柱腳節點連接處的極限抗彎承載能力應大于 1.2 倍鋼柱的全塑性受彎承載力(Wpnx·f)才可以,常見設計方法是根據柱腳反力來確定柱腳螺栓直徑、連接焊縫,這樣只能保證柱腳節點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強度而不破壞,而柱腳彎矩設計值所需截面抵抗模量一般小于鋼柱本身截面抵抗模量(Wx),以H628X260X10X14 工字鋼為例,1.2·Wpnx/Wx=1.36 倍,外露式很難保證這項設計要求。

而采用其它兩種柱腳方式在轉遞鋼柱內力時很容易滿足前項要求,設計中傳力明確、計算容易、構造簡單、節省鋼材。插入式柱腳構造相比埋入式更簡單,大部分書籍認為可靠性不如埋入式,建議用于單層鋼結構廠房,不適合高層建筑鋼結構。

筆者認為在多層建筑鋼結構可以采用,因為在許多工業項目中,單層廠房層高多在 10~30m,廠房內設多臺吊車及大量檢修平臺,單柱荷載及地震作用往往大于普通住宅的情況,多層住宅柱腳在概念設計和計算設計都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采用插入式是沒有問題的。新鋼結構規范也增加了插入式柱腳的設計和構造規定。

3、樓板設計

樓板有預制樓板、現澆樓板、組合樓板等。采用預制樓板時應考慮預制板由于溫度變化、荷載分布等原因,造成樓板接縫處開裂形成的單側翼緣附加彎矩影響,即鋼梁平面內整體抗彎應力與翼緣平面外抗彎應力雙向組合后要滿足折算應力限值,有些項目將樓板擱置在下翼緣上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

壓型鋼板組合樓蓋在鋼結構住宅中應用很多,整體分析時要考慮組合板的各向異性對框架梁的影響,包括根據樓板設置情況確定連續板或簡支板、傳力路徑是單向還是雙向、組合鋼梁是按強邊還是弱邊組合造成的剛度差異;樓板設計時要避免集中單向布置樓板,使結構體系形成橫向或縱向承重,做到合理布置組合樓板,盡量形成雙向承重結構。

4、梁柱剛性連接設計

梁柱間剛性連接計算可按常用設計法或全截面受彎設計法進行,當鋼梁翼緣的抗彎承載力大于整個截面承載力的 70%時,可采用常用設計法進行設計,小于 70%時,應采用全截面抗彎設計法,在住宅設計中,鋼梁多屬于前者,常用設計法計算原則為翼緣和腹板分別承擔彎矩和剪力,普遍認為計算容易,結果偏于安全。

事實上根據多高層房屋鋼結構梁柱剛性連接節點的抗震設計和多高層房屋鋼結構梁柱剛性節點的設計,不做任何處理的將鋼梁與鋼柱進行栓焊等強連接是很難達到強節點弱桿件的設計要求,對加強式節點設計有設計及構造詳細說明。

具體做法主要有三種方式:梁端翼緣加焊楔形蓋板、梁端底部加腋、犬骨式連接。通過筆者在實際應用后認為,三者都存在增加施工難度的問題。第四種方式:梁端翼緣加寬方式,但在標準圖集中不作為主推形式介紹,當建筑對梁寬沒有要求的情況下,這種連接方式最為實用、便捷。

三、設計標準的問題

1.“輕型”鋼結構概念問題

近年來因“輕型門式剛架房屋”的出現,在許多設計人包括結構設計人員的頭腦中形成一種輕(質量)鋼材概念,一遇到附屬建筑設施或看似不重要的結構時就提出用“輕鋼”來解決,卻不注重該部分對主體結構的效應分析,事實上結構概念設計時應清楚,“輕型”實際上是指結構承受相對較輕的荷載,住宅設計中不會因為采用鋼結構而減少荷載使用標準,結構體系無論采用鋼還是混凝土,構件效應分析是沒有原則上區別的。

2.多高層鋼結構設計區別

根據規范有關條文,包括鋼結構抗震調整系數,框架柱長細比,框架構件寬厚比等控制條款,均以 12 層作為區分點,因此可以理解為高層鋼結構是指 12 層以上的建筑物。高規中高層是指 10 層及 10 層以上或房屋高度超過 28m 的建筑,這其中包括混合結構,再參考國外部分國家高層起始高度多設在 25~30 米或 8 至 11 層。

由此看來我國的多層鋼結構適用范圍要高于普通結構,也高于國外標準。多高層鋼結構不僅構造不同,相關抗震調系數也不同,限值差別太大,在前面表 1 已說明,筆者認為此區分過于寬泛,舉例說明一下:層高平均 4m,12 層建筑物高度 48米,是高規中 28 米限值的 1.7 倍,這就產生下面的問題,在混合結構中,混凝土結構應按高規構造設計,鋼結構可以按多層構造設計,執行了兩種標準。

3、《鋼結構設計規范》

對住宅結構設計指導作用不大新版規范延續了工業建筑鋼結構設計指導思想,例如在變形允許值按廠房構件進行分類,對民用建筑構件不做細分;溫度區段設置要求以排架結構方式進行劃分而不考慮縱橫向承重體系、鋼混組合結構的特點來區分,特別是強制性條文第 8.1.4 條“結構應根據其形式、組成和荷載的不同情況,設置可靠的支撐系統。

在建筑物的每一個溫度區段或分區建設的區端中,應分別設置獨立的空間穩定的支撐系統?!睆奈淖稚侠斫?,鋼結構不應該采用無支撐的純框架結構,這顯然與實際應用不符,設置支撐與否應以結構設計需要來確定,根據條文說明也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原則規定,但作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值得商榷,民用建筑在使用要求上不同于工業建筑,包括一些結構體系也存在差異,應區別對待。

相比其他規范不斷完善抗震部分內容,新版只在總則中提到應符合相關抗震規范的規定,似乎抗震設計在鋼結構中并不重要,實際上在北嶺和阪神地震后,國外開始紛紛重視鋼結構抗震設計的研究,國內也有很多文章介紹,應該有很多成果可以總結成文的。我國抗震規范規定應根據抗震設防烈度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而鋼結構抗震要求卻沒有任何區別也是不妥的。

四、設計鋼結構住宅應尊重住宅使用的根本要求

鋼結構住宅是今后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鋼結構僅僅是建筑中承重體系、服務部分,它不是建筑使用中的主要成分,鋼結構住宅設計首先要遵循住宅建筑設計的一般原則,然后才是發揮鋼結構的優勢,單純突出鋼結構而不考慮生活的舒適性、不能滿足人文要求的鋼結構住宅項目是沒有市場的。

對于鋼結構住宅不能因為要推廣鋼材在建筑中的應用而簡單、強行在住宅結構中使用,這樣作對推廣鋼結構住宅沒有實際意義。相對而言公建、體育場館、工業廠房等是鋼結構在建筑中最能發揮其特長的領域,近年來,我們已經深刻感覺到這種應用變化。

鋼結構設計經驗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鋼結構房屋越來越多,廣泛應用于工業和民用建筑中。下面是我整理鋼結構設計經驗的范文,歡迎閱讀!

鋼結構設計經驗篇一

1.設計時鋼材、焊縫質量等級的正確選用

在鋼結構設計文件中,應當注明所用鋼材的質量等級(包括相適應的焊接材料型號),并對焊縫質量提出質量等級要求。鋼結構房屋所使用的鋼材應當具有抗拉強度、屈服強度、伸長率、冷彎試驗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證;對于焊接鋼結構,尚應具有含碳量的合格保證。在地震區,鋼結構所使用的鋼材,除了具有上述合格保證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l-2001)還要求它們具有沖擊韌性的合格保證。為保證結構有必要的安全儲備和足夠的塑性變形能力,《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l-2001)還對鋼材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伸長率的限值和良好的可焊性等物理力學指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并要求寫入設計文件中。通常,鋼結構的主要受力構件宜采用q235b 及以上等級的碳素結構鋼和q345b 及以上等級的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不建議使用質量等級為a 級的鋼材,原因是這種類型的鋼材不保證沖擊韌性和延性性能,q235a級鋼材還不保證焊接要求的含碳量限值。在鋼結構中,焊接連接已成為鋼結構連接的最基本方法,焊縫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結構安全,所以應當根據結構或構件的重要性和受力性能及焊縫的受力情況,確定焊縫的質量等級。一般來說,板材的對接焊縫,承受動力荷載構件(如吊車梁)的較重要的焊縫,需作疲勞驗算的焊縫,以及須與鋼材等強的受拉、受彎對接焊縫(如框架梁、柱及其連接節點的對接焊縫,工字形截面與其端板的對接焊縫),其焊縫應采用坡口全熔透對接焊縫,其焊縫質量等級不得低于二級。其他部位的焊縫,一般均可采用角焊縫。角焊縫由于應力集中現象嚴重,內部探傷亦很困難.其焊縫質量等級一般只能是三級,其中某些重要角焊縫可允許要求其外觀缺陷符合二級的要求。

2.門式鋼架房屋的溫度區段內應按規范設置獨立的空間穩定支撐體系

(1)應將屋面橫向水平支撐和柱間支撐布置在同一跨間內,形成獨立的空間支撐體系,既利于抗震,又給施工安裝帶來方便。

(2)將屋面橫向水平支撐設在端部第二個開間的同時,應在端跨相應位置設置剛性縱向系桿,使山墻的風荷載等水平力能可靠傳遞。

(3)屋面支撐的布置應與山墻抗風柱的位置相協調,使抗風柱的柱頂反力能直接傳到屋面橫向支撐的節點上,使山墻處屋面系統受力簡單化,從而保證結構的安全。

(4)屋面橫向水平支撐的直腹桿(包括屋脊處和柱頂處)應按剛性系桿考慮。采用檁條兼做時,應對檁條的剛度和承載力進行驗算。否則,檁條很難起到剛性系桿作用,因為常用的z 形或c 形冷彎薄擘型鋼檁條側向剛度很差,直接影響到房屋的縱向受力和傳力性能。當檁條無法起到剛性直腹桿的作用時,通常應在屋脊處、柱頂處以及屋面設置橫向水平支撐直腹桿,在剛架斜梁間設置鋼管、h 型鋼或其它截面形式的剛性桿件,以保證房屋縱向結構安全可靠地工作。在剛架轉角處(邊柱柱頂和屋脊,以及多跨房屋相應位置的中間柱柱頂)的剛性系桿應沿房屋全長設置。

(5)屋面支撐和柱間支撐當采用柔性圓鋼拉條時,宜設張緊裝置(如花蘭螺栓),當荷載較大時,柔性圓鋼拉條宜改為型鋼。

3.實腹式門式剛架應按規范設置隅撐

在檁條或墻梁與剛架的連接處,在斜梁下翼緣的受壓區或剛架柱內側翼緣的受壓區,至少每隔一根檁條或墻梁應設置按受壓構件設計的隅撐,將檁條或墻梁與翼緣受壓區直接連接起來。采用雙層屋面板時亦應設置隅撐。值得設計人員注意的是,隅撐雖小,但作用很大,它是用來保證斜梁下翼緣或剛架柱內側翼緣受壓穩定的重要措施。如果工程未按規范要求設置隅撐,或者設置得很少,或者設置得不當.這都將影響剛架的整體穩定性,危及結構的安全。

4.壓型鋼板輕型屋面拉條的合理設置

對于有檁體系的壓型鋼板輕型屋面,為了減少檁條在使用階段和施工過程中的側向變形和扭轉,通常在檁條間要設置拉條和撐桿作為檁條的側向支點,以保證檁條的側向穩定。拉條按拉桿設計,撐桿按壓桿設計。拉條和撐桿不大,但作用不小,設計人員必須十分重視。

5.樓面結構設計

(1)鋼結構房屋和混凝土結構房屋由于材料性質不同。溫度伸縮縫區段長度差別很大。例如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溫度伸縮縫區段長度最大為55m,鋼框架結構房屋。溫度伸縮縫區段長度約為120mm。為了防止或減輕混凝土樓板開裂.鋼框架結構房屋采用現澆混凝土樓板時,原則上仍應按混凝土結構的要求留設溫度伸縮縫。只有當采用設置施工后澆帶和其它減小混凝土溫度變化或收縮的可靠措施時,才可以適當增大溫度伸縮縫區段長度。

(2)壓型鋼板組合混凝土樓板,除了按計算(并滿足構造要求)在鋼梁上焊接栓釘外,為了保證混凝土和壓型鋼板共同工作,它們之間應有連接措施。其連接措施可以依靠壓型鋼板的縱向波槽或依靠壓型鋼板上的壓痕、開的小洞或沖成的不閉合孔眼,也可以依靠壓型鋼板上焊接的橫向鋼筋。由于產品規格的限制,目前國內帶縱向波槽的壓型鋼板和帶壓痕或開小洞的壓型鋼板不多。所以,當無法采用上述這兩種板型時,要實現壓型鋼板和混凝土的連接,可在壓型鋼板上焊接橫向鋼筋。

鋼結構設計經驗篇二

一、輕型廠房: 這里主要指門式鋼架,通常我們能做到的跨度大概就是15-36米的樣子,其實做到36米的時候用鋼量已經不小,基礎也比較大(鋼架比較小(如24米以內)的時候柱底鉸接,比較大的時候用剛接)。當然,即使9米跨度,也可以做成鋼架,而且這種情況還不少,主要用于不能打支撐又需要承受水平力的情況。其實門剛很簡單,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鋼結構,因為有標準圖集。這里我簡單說一下;門剛的組成--門剛(骨架),檁條,系桿,支撐,墻檁,抗風柱?;旧暇瓦@幾樣,下面一一說明。門剛,可用pkpm或者其它軟件建模計算,導入荷載即可,恒載就是自重(檁條,支撐,屋面壓型鋼板及保溫層等),活荷載按荷載及門剛規范取即可(地震荷載通常不起控制作用)。這里要注意一點,門剛要注意盡量用較薄的桿件,這里是采用屈曲后的強度,在需要的時候設置構造加勁肋。其實這些書上都有的。通常屋面非輕鋼專業戶設計的這種門剛,30米跨以內的,應該控制用鋼量在30kg左右。檁條,門剛圖集上都有,根據荷載選取即可。檁條之間構造連接教科書或者圖集上均有,通常選用C型或者Z型檁條(Z型檁條有個好處是可方便連接,并將檁條做成連續跨)。然后是系桿,系桿這個東西很重要,就是保證整體穩定的,保證整體穩定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每隔一段距離,我們要做一個穩定的結構,其它跨通過系桿與這一跨穩定的東東連接在一起就可以了,所以這一跨穩定的結構,我們要設置柱間支撐,同時要設置屋面支撐(還有一種輕鋼就是采用桁架式,這個時候需要設置上下弦支撐),以保證這一跨的靜定結構。下面說支撐,其實上一條已經說明,就是那幾招。墻檁:基本上同屋面檁條,由風荷載控制,抗風柱,按下端固結,上端鉸接計算,其實是類似于梁來考慮的(pkpm中有專門計算抗風柱的一個工具),這里注意一點即可,如果選用桁架式圖集,這個時候抗風柱一定要同時跟上下弦連接,并在布置的時候考慮對齊(與桁架節點對齊)。

二,多層鋼結構(包括鋼平臺) 這種東西其實也比較簡單,就是一個梁柱的連接過程,無非就是考慮一下梁柱的大小,其實主要是梁,通常情況,對于H或者工字鋼,對于9米以內的梁,一般荷載(活荷載4以內),梁高可以取到跨度的1/30,對于槽鋼,可以1/25,對于柱子,通常情況用長細比控制,保證弱軸方向在100以內一般驗算均可滿足。對于國內普通廠房,通常采用設置支撐的方式來進行設計,因為這樣一來簡單,而來經濟(梁柱其實可以采用剛性節點,但不光是節點費力費錢,整體計算的時候也要復雜-費材料一些),當然,很多情況還是需要做成剛節點。但,通常如果設置了支撐以后,結構可按無側移計算,(國內采用pkpm稍微麻煩一點,因為pkpm不能單側選擇無側移或者有側移,只能整體)相對來說很多指標均很好控制。另外,鋼結構樓面一般選用花紋鋼板或者格柵板,從剛度上來說,格柵板有優勢,但格柵板上面走動肯定會掉灰下來。 其實鋼結構設計,說到底長細比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拉桿,壓桿,都不一樣。通過長細比的概率,再計算應力及穩定,重點其實是穩定。然后就ok了 總結:鋼結構最重要的是支持體系,即保證穩定,所以,我們通常做成超靜定體系,這樣發生問題以后不至于倒塌。特別說明,鋼結構雖然也可以懸挑,但通常我們都要增加支撐,特別是高層,主要是保證其為超靜定體系。

鋼結構設計經驗篇三

(一) 判斷結構是否適合用鋼結構

鋼結構通常用于高層、大跨度、體型復雜、荷載或吊車起重量大、有較大振動、要求能活動或經常裝拆的結構。直觀的說:大廈、體育館、歌劇院、大橋、電視塔、雕塑、倉棚、工廠、住宅、山地建筑和臨時建筑等。這是和鋼結構自身的特點相一致的。

(二) 結構選型與結構布置

結構選型及布置是對結構的定性,由于其涉及廣泛,應該在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指導下進行。此處僅簡單介紹. 詳請參考相關專業書籍.

在鋼結構設計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被強調的是"概念設計",它在結構選型與布置階段尤其重要. 對一些難以作出精確理性分析或規范未規定的問題,可依據從整體結構體系與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破壞機理、震害、試驗現象和工程經驗所獲得的設計思想,從全局的角度來確定控制結構的布置及細部構造措施。 在早期迅速、有效地進行構思、比較與選擇,所得結構方案往往易于手算、力學行為清晰、定性正確,并可避免結構分析階段不必要的繁瑣運算。同時,它也是判斷計算機內力分析輸出數據可靠與否的主要依據。

林同炎教授在《結構概念和體系》一書中介紹了用整體概念來規劃結構方案的方法,以及結構總體系和個分體系間的相互力學關系和簡化近似設計方法。

鋼結構通常有框架、平面桁架、網架(殼)、索膜、輕鋼、塔桅等結構形式。

其理論與技術大都成熟。亦有部分難題沒有解決,或沒有簡單實用的設計方法,比如網殼的穩定等。

結構選型時,應考慮不同結構形式的特點。在工業廠房中,當有較大懸掛荷載或大范圍移動荷載,就可考慮放棄門式剛架而采用網架?;狙捍蟮牡貐^,屋面曲線應有利于積雪滑落(切線50度外不需考慮雪載 ),如亞東水泥廠石灰石倉棚采用三心圓網殼,總雪載和坡屋面相比釋放近一半。降雨量大的地區相似考慮。建筑允許時,在框架中布置支撐會比簡單的節點剛接的框架有更好的經濟性。而屋面覆蓋跨度較大的建筑中,可選擇構件受拉為主的懸索或索膜結構體系。高層鋼結構設計中,常采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在地震烈度高或很不規則的高層中,不應單純為了經濟去選擇不利抗震的核心筒加外框的形式。宜選擇周邊巨型SRC柱,核心為支撐框架的結構體系。我國半數以上的此類高層為前者,對抗震不利。 結構的布置要根據體系特征,荷載分布情況及性質等綜合考慮.一般的說要剛度均勻.力學模型清晰.盡可能限制大荷載或移動荷載的影響范圍,使其以最直接的線路傳遞到基礎. 柱間抗側支撐的分布應均勻.其形心要盡量靠近側向力(風、震)的作用線. 否則應考慮結構的扭轉. 結構的抗側應有多道防線. 比如有支撐框架結構,柱子至少應能單獨承受1/4的總水平力. 框架結構的樓層平面次梁的布置,有時可以調整其荷載傳遞方向以滿足不同的要求。通常為了減小截面沿短向布置次梁,但是這會使主梁截面加大,減少了樓層凈高,頂層邊柱也有時會吃不消,此時把次梁支撐在較短的主梁上可以犧牲次梁保住主梁和柱子.

(三) 預估截面

結構布置結束后,需對構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撐等的斷面形狀與尺寸的假定。

鋼梁可選擇槽鋼、軋制或焊接H型鋼截面等。根據荷載與支座情況,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間選擇。翼緣寬度根據梁間側向支撐的間距按l/b限值確定時,可回避鋼梁的整體穩定的復雜計算,這種方法很受歡迎。 確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緣寬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規范中局部穩定的構造規定預估。

柱截面按長細比預估. 通常50λ150, 簡單選擇值在80附近。根據軸心受壓、雙向受彎或單向受彎的不同,可選擇鋼管或H型鋼截面等.

對應不同的結構,規范對截面的構造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如鋼結構所特有的組成構件的板件的局部穩定問題,在普鋼規范和輕鋼規范中的限值有很大的區別。

除此之外,構件截面形式的選擇沒有固定的要求,結構工程師應該根據構件的受力情況,合理的選擇安全經濟美觀的截面。

(四) 結構分析

目前鋼結構實際設計中,結構分析通常為線彈性分析,條件允許時考慮P-Δ,p-δ.

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軟件可以部分考慮幾何非線性及鋼材的彈塑性能.這為更精確的分析結構提供了條件。并不是所有的結構都需要使用軟件:

典型結構可查力學手冊之類的工具書直接獲得內力和變形.

簡單結構通過手算進行分析.

復雜結構才需要建模運行程序并做詳細的結構分析.

(五) 工程判定

要正確使用結構軟件,還應對其輸出結果的做"工程判定"。比如,評估各向周期、總剪力、變形特征等。根據"工程判定"選擇修改模型重新分析,還是修正計算結果.

不同的軟件會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初學者應充分明了.此外,工程設計中的計算和精確的力學計算本身常有一定距離, 為了獲得實用的設計方法,有時會用誤差較大的假定, 但對這種誤差, 會通過"適用條件、概念及構造"的方式來保證結構的安全. 鋼結構設計中,"適用條件、概念及構造"是比定量計算更重要的內容.

工程師們過分信任與依賴結構軟件有可能帶來結構災難,注重概念設計、工程判定和構造措施有助于避免這種災難.

(六) 構件設計

構件設計首先是材料的選擇. 比較常用的是Q235和Q345. 當強度起控制作用時,可選擇Q345; 穩定控制時,宜使用Q235.通常主結構使用單一鋼種以便于工程管理. 經濟考慮,也可以選擇不同強度鋼材的焊接組合截面(翼緣Q345,腹板Q235). 另外,焊接結構宜選擇Q235B或Q345B。

當前的結構軟件,都提供截面驗算的后處理功能。部分軟件可以將不通過的構件,從給定的截面庫里選擇加大一級自動重新驗算,直至通過,如sap2000等。這是常說的截面優化設計功能之一,它減少了很多工作量。 但是,我們至少應注意兩點:

1.軟件在做構件(主要是柱)的截面驗算時,計算長度系數的取定有時會不符合規范的規定.目前所有的程序都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尤其對于節點連接情況復雜或變截面的構件,我們應該逐個檢查.

2.當上面第(三)條中預估的截面不滿足時,加大截面應該分兩種情況區別對待。

(1) 強度不滿足,通常加大組成截面的板件厚度,其中,抗彎不滿足加大翼緣厚度,抗剪不滿足加大腹板厚度。

(2) 變形超限,通常不應加大板件厚度而應考慮加大截面的高度,否則會很不經濟。 使用軟件的前述自動加大截面的優化設計功能,很難考慮上述強度與剛度的區分,實際上,除常用于網架設計外,其他結構形式常常并不合適。

(七) 節點設計

連接節點的設計是鋼結構設計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在結構分析前,就應該對節點的形式有充分思考與確定.有時出現的一種情況是,最終設計的節點與結構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不完全一致,如果你不能確信這種不一致帶來的偏差差在工程許可范圍內(5%),就必須避免。 按傳力特性不同,節點分剛接,鉸接和半剛接. 初學者宜選擇可以簡單定量分析的前兩者.常用的參考書有豐富的推薦的節點做法及計算公式.

連接的不同對結構影響甚大.比如,有的剛接節點雖然承受彎矩沒有問題,但會產生較大轉動, 不符合結構分析中的假定. 會導致實際工程變形大于計算數據等的不利結果.

連接節點有等強設計和實際受力設計兩種常用的方法, 初學者可偏安全選用前者.設計手冊[2]中通常有焊縫及螺栓連接的表格等供設計者查用,比較方便. 也可以使用結構軟件的后處理部分來自動完成.

具體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焊接: 對焊接焊縫的尺寸及形式等,規范有強制規定,應嚴格遵守. 焊條的選用應和被連接金屬材質適應.E43對應Q235,E50對應Q345. Q235與Q345連接時,應該選擇低強度的E43,而不是E50.

焊接設計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縫. 焊縫的重心應盡量與被連接構件重心接近.其他詳細內容可查規范關于焊縫構造方面的規定.

2.栓接:

鉚接形式,在建筑工程中,現已很少采用.

普通螺栓抗剪性能差, 可在次要結構部位使用.

高強螺栓,使用日益廣泛.常用8.8s和10.9s兩個強度等級.根據受力特點分承壓型和摩擦型.兩者計算方法不同. 高強螺栓最小規格M12. 常用M16~M30. 超大規格的螺栓性能不穩定,應慎重使用。

自攻螺絲用于板材與薄壁型鋼間的次要連接. 在低層墻板式住宅中也常用于主結構的連接. 難以解決的是自攻過程中防腐層的破壞問題。

3.連接板: 需驗算栓孔削弱處的凈截面抗剪等. 連接板厚度可簡單取為梁腹板厚度加4mm,則除短梁或有較大集中荷載的梁外,常不需驗算抗剪。

4.梁腹板: 應驗算栓孔處腹板的凈截面抗剪.承壓型高強螺栓連接還需驗算孔壁局部承壓.

5.節點設計必須考慮安裝螺栓、現場焊接等的施工空間及構件吊裝順序等。構件運到現場無法安裝是初學者長犯的錯誤。此外,還應盡可能使工人能方便的進行現場定位與臨時固定。

6.節點設計還應考慮制造廠的工藝水平. 比如鋼管連接節點的相貫線的切口可能需要數控機床等設備才能完成.

(八) 圖紙編制

鋼結構設計出圖分設計圖和施工詳圖兩階段,設計圖由設計單位提供,施工詳圖通常由鋼結構制造公司根據設計圖編制,有時也會由設計單位代為編制。由于近年鋼結構項目增多和設計院鋼結構工程師缺乏的矛盾,有設計能力的鋼結構公司參與設計圖編制的情況也很普遍。

1.設計圖: 是提供制造廠編制施工詳圖的依據. 深度及內容應完整但不冗余. 在設計圖中,對于設計依據、荷載資料(包括地震作用)、技術數據、材料選用及材質要求、設計要求(包括制造和安裝、焊縫質量檢驗的等級、涂裝及運輸等)、結構布置、構件截面選用以及結構的主要節點構造等均應表示清楚,以利于施工詳圖的順利編制,并能正確體現設計的意圖。主要材料應列表表示。

2.施工詳圖:又稱加工圖或放樣圖等.深度須能滿足車間直接制造加工.不完全相同的另構件單元須單獨繪制表達,并應附有詳盡的材料表.

設計圖及施工詳圖的內容表達方法及出圖深度的控制,目前比較混亂,各個設計單位

之間及其與鋼結構公司之間不盡相同。 初學者可參考他人的優秀設計并參考相關的工具書,并依據規范規定編制。

概念設計的一個方面:

當你在設計中,能夠把結構看作構件,把構件看作結構,你就已經走近概念設計了。

把結構當作構件,比如,一棟大廈的結構就是一根懸臂梁, 一座桁架大鐵橋就是一根連續梁。

把構件看作結構,比如,一個H型鋼構件是由3塊板組成的結構,一個鋼管相貫的節點就是一個空間結構。

對構件特性的把握:

比如,鋼管適合做二力(壓)桿,不適合做抗彎構件。它做兩端鉸接柱或支撐很出色,但是很少用作梁。 當一個受彎構件被選成鋼管截面,且程序計算不通過時,你不應通過加大截面來滿足,而是應該改用有強弱軸的截面。

如此等等,是基本的概念。

概念設計能力,不單生成于豐富的經歷與經驗,更是來源于對基本的力學、材料等概念掌握。同時要求結構師有開闊的視野。

鋼結構的設計原理和常見錯誤做法

鋼結構是主要由鋼制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鋼梁、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因其自重較輕,且施工簡便,廣泛應用于大型廠房、場館、超高層等領域。

鋼結構設計原理

(1) 將預埋的插筋清理干凈,按1:6調整其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要求。先綁2~4根豎筋,并畫好橫筋分擋標志,然后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并畫好豎筋分檔標志。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里,所以先綁豎筋后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 墻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豎筋搭接范圍內,水平筋不少于三道。橫豎筋搭接長度和搭接位置,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范要求。

(3) 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和拉筋,以固定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支撐或拉筋可用φ6和φ8鋼筋制作,間距600mm左右,用以保證雙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4) 在墻筋的外側應綁扎或安裝墊塊,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5) 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畫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扎過梁鋼筋,錨入墻內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6) 各連接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

(7) 配合其他工程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頂板鋼筋綁扎

(1) 清理模板上的雜物,用墨斗彈出主筋,分布筋間距。

(2) 按設計要求,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綁扎板底鋼筋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3) 板底鋼筋綁扎完畢后,及時進行水電管路的敷設和各種埋件的預埋工作。

(4) 水電預埋工作完成后,及時進行鋼筋蓋鐵的綁扎工作。綁扎時要掛線綁扎,保證蓋鐵兩端成行成線。蓋鐵與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

(5) 鋼筋綁扎完畢后,及時進行鋼筋保護層墊塊和蓋鐵馬凳的安裝工作。墊塊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如設計無要求時為15mm。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常見錯誤做法總結于下:

1.暗梁當樓面梁使用。這是最常見的錯誤。暗梁之所以不能當樓面梁是因為其剛度不夠,荷載不能按自己設想的方式傳遞,即樓面荷載—板—暗梁—柱的傳遞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將大大低估板的內力。我個人認為,根據內力按最短距離傳遞的原則,用暗梁代替梁只有在板受集中力時,在集中力處沿板的最短方向(雙向板沿兩個垂直方向)設置暗梁,可以認為集中力由暗梁承受以滿足抗彎強度和裂縫要求,此時板的計算跨度絕對不能按支承于暗梁來考慮。但很多時候,這種做法也沒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鋼筋即可,除非因抗剪(沖切)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梁。

2.與上一個問題相對應的是,在剛度發生較大突變(增加)處,應視為梁。典型的問題是不同高程的板之間出現的錯臺,錯臺本身平面外剛度比較大,而板的`平面外剛度較小,不管你是否愿意,板上的荷載都要傳遞到錯臺上,因此應當按梁來設計,尤其是抗剪鋼筋應滿足要求。地下通道、車站遇到的這種情況較多,其荷載又比較大,但大多數人對錯臺的處理卻非常草率,這很令人擔憂。

3.框架結構形成事實上的鉸接。最常見的是梁剛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對梁的約束作用較弱,形成事實上的鉸。這樣減少了超靜定次數,于抗震不利,也難以形成“強柱弱梁”。 坂神地震時,地鐵車站柱的破壞相當嚴重,也提醒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問題。地鐵車站頂底板可看作筏板,其梁的剛度當然大于柱,但中板處不宜將梁的剛度做得較大。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涵洞、地鐵車站等,有時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剛度較大的頂底板和剛度較小的側墻,這樣橫剖面就形成鉸接的四邊形,兩側墻土壓力相差較大時很容易失穩,也不利于抗震。

4.板墻受力鋼筋置于分布鋼筋的內側。很多人總把分布鋼筋想象成類似梁的箍筋,因此配筋不小心就這樣倒置。分布鋼筋的作用在于固定受力鋼筋位置,傳遞受力及防止溫度收縮裂縫,它不需要象梁柱箍筋那樣外包以防止鋼筋受壓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墻截面高度較小,為增加有效高度發揮受力筋作用,一般情況下應當外置受力鋼筋。某些特殊情況,如地下連續墻,由于施工方便原因可犧牲板有效高度,將受力鋼筋內置。

5.在緊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由于緊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轉動受到約束,當其上所搭的梁荷載較大時,將產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變得困難。某些設計人員將此處框架梁與搭接梁的連接看作鉸接,這是很不安全的,因為梁的塑性變形能力有限。

6.板鋼筋不伸入上翻梁受力鋼筋之上。這在地面上結構中還不容易出現,但在地下工程中,由于結構形式不夠直觀,稍有疏忽就會犯錯。最常見的是通道入口處頂板有一道收口的橫梁,其底部順板向下傾斜,形成不規則的梁。多數人配筋將此梁受力鋼筋仍然沿水平方向布置,板的縱向鋼筋則從下側錨入梁內。地下工程沒有完全的分布鋼筋,在這個橫梁處,板的縱向鋼筋實際上是受力鋼筋,不但要按受力鋼筋錨固,還應當在梁受力鋼筋之上。另外,很多人認為此梁受力小,因而配筋馬虎。實際上,此梁由于單邊受力,有一定的扭矩,配筋應考慮板上荷載傳遞到此梁上。

7.地鐵車站不計中板開洞。由于開洞的影響比較難算,也由于部分人對開洞影響沒有當成一回事,因而計算時都加以忽略。當開洞較小時,這樣也許沒有多大影響,但地鐵車站有時在中板沿橫向平行布置三排樓、扶梯,嚴重削弱該處樓板剛度,雖然洞邊有加強的梁,但梁高受到限制,中板厚度通常都為400~500,因此不足以彌補其剛度的損失。至于加暗梁來加強洞口,更不能彌補計算模式與實際不符的不足。

關于鋼結構框架設計常見問題和鋼結構 框架結構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推薦閱讀:

鋼結構修建(鋼結構 建房)

北京加固設計院出圖蓋章(北京結構加固設計甲級公司)

冷庫施工現場圖片(冷庫施工工藝)

加固改造(老舊房屋加固改造)

加固設計(加固設計收費標準2021)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