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鋼結構設計

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剪力墻的判別條件)

鋼結構設計 2周前 ( 11-16 09:07 ) 170 搶沙發
今天給各位分享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水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我們哦,現在開始吧!

今天給各位分享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水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剪力墻的判別條件)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我們哦,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

剪力墻布置的要點是什么

剪力墻指在框架結構內增設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墻體。因高層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墻又稱抗震墻。一般來說,鋼筋混凝土墻都是剪力墻。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懂結構的同行,所以也不知道該解釋到何種程度。 剪力墻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代替框架結構中的梁柱,能承擔各類載荷引起的內力,并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這種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承受豎向和水平力的結構簡稱剪力墻結構。這種結構在高層房屋中被大量運用。 高層住宅的剪力墻結構,當窗下墻改為填充墻時,周期可延長并節約造價。但值得注意的上剪力墻拆模后應立即砌填充墻。 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應用廣泛,但是,剪力墻結構也有明顯的缺點,一是剪力墻間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靈活,不能滿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二是結構自重往往較大,造成建材用量增加

異形柱和剪力墻有哪些區別

基本沒有區別,異形柱和框架柱配筋類型和要求不同,至于墻體,屬于結構藝術美觀范疇,同樣的工程用哪一種或者全部綜合用,樓房質量基本沒有問題,異型設計決定空間變化,墻體配筋按要求即可。前者優勢主要在建筑上,采用異型柱可能規避一些因為墻角有柱子露出來而影響是用的的尷尬。比如在臥室的一個角落露出半根柱子,放柜子或者擺床都會受影響,異形柱有可能會規避這類問題。但是從結構上講,異形柱受力更復雜,所以只能采用更有效的結構措施來保證安全,也就是多花錢。

剪力墻設計要點是什么

剪力墻設計要點: 為了保證墻體的穩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墻有較好的承載力和地震作用下耗散能力,規范要求一、二級抗震墻時墻的厚度應≥160mm,底部加強區宜≥200mm,三、四級抗震等級時應≥140mm,豎向鋼筋應盡量配置于約束邊緣。 結構試驗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墻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面剪力墻差;計算分析表明增加墻肢截面兩端的翼緣能顯著提高墻的延性;因此在矩形墻兩端設約束邊緣構件不但能較顯著地提高墻體的延性,還能防止剪力墻發生水平剪切滑動提高抗剪能力。從89規范開始在剪力墻中提出了暗柱、端柱、翼墻(柱)、轉角墻(柱,也就是目前規范中的約束邊緣構件或構造邊緣構件的抗震措施。 對規范的不同理解往往產生了五花八門的設計。有人將每一軸線的墻理解為一片墻僅在端墻設暗柱,有人將凡是拐角或洞口邊都設暗柱,而即使是公開發表出版的權威參考書或設計手冊對暗柱(翼墻柱)的截面取值也出現了以下三種不同尺寸,甚至相同的資料由于出版的時間不同,對規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造成配筋的差別很大,剪力墻的含鋼量相差達2倍。含鋼量過大與過少都是明顯不合理的,開發商普遍有種鋼筋恐懼癥,而業主也有安全恐慌。結構設計首先要確保結構安全其次才考慮控制造價,畢竟人的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但遺憾的是在中國不管是現代建筑還是歷史建筑普遍不能經受地震考驗。 “抗規”GB50011 -2001規定抗震墻結構、部分框支抗震墻中落地剪力墻當一、二級抗震時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的上一層均應按要求設置約束邊緣構件;但對于一般抗震墻結構(除部分框支墻外)當滿足墻肢軸壓比限值界線值時可按規定設置構造邊緣構件?!翱挂帯蔽疵鞔_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需設置約束邊緣構件時抗震墻的抗震等級和軸壓比界限值;但根據混凝土規范11.7.14條筆者理解框架-剪力墻不受一、二抗震等級限制,凡底部加強區及其上一層當不滿足軸壓比限界時則均應設約束邊緣構件。綜合分析“抗規”、“砼規”和“高規”設計約束邊緣構件時,框剪結構、框支結構。根據抗震規范6.1.2條規定,8度地震區剪力墻結構的抗震等級至少應為二級;按6.4.1條要求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墻厚一、二級抗震等級時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層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 160mm,當墻端頭無翼墻或暗柱時不應小于層高的1/12。以上規定目的是為防止因墻體平面外剛度過小,穩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載作用下壓屈失穩,但這些規定對于八度地震區的多層及低高層剪力墻結構顯得不夠合理。 不必死扣規范,而通過采用概念設計分析,控制墻肢軸壓比,進行墻體截面條件、強度和穩定性驗算并在構造上適當加強暗柱或配筋,保證其整體性連接等措施,是可以使墻厚減小的。 墻體的配筋率,目前在“砼規”11.7.11條文強制規定在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中,豎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應小于0.25%;部分框支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的配筋率不應小于0.3% . 墻的水平分布筋是為橫向抗剪以防止墻體在斜裂縫出現后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同時起到抵抗溫度應力防止砼出現裂縫,設計中當建筑物較高較長或框剪結構時配筋宜適當增加,特別在連梁部位或溫度、剛度變化等敏感部位宜適當增加。但對于矮、短的房屋,其水平筋的配筋率是否適當減小值得探討。墻的豎向鋼筋主要起抗彎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層低高層剪力墻中電算結果多為構造配筋;但配筋時所取的配筋率有人往往扣除了約束邊緣構件或構造邊緣構件中的鋼筋,筆者認為豎向最小配筋率應該包括邊緣構件中的鋼筋,墻肢的豎向配筋原則也應該盡量將鋼筋布置在墻端部邊緣區并保證鋼筋間距≦300mm,也應該注意防止豎筋過多使墻的抗彎強度大于抗剪強度,對抗震不利。 2.剪力墻構造問題 剪力墻由墻柱、墻身和墻梁構成,墻柱位于墻邊緣是墻的加強部位,與墻等厚為暗柱,暗柱箍筋上下柱端無需加密,但在基礎內需要不少于二道間距不大于500MM 的固定箍筋,雖然很難起到固定作用,實際施工一般不放置。寬于墻厚為端柱,端柱、獨立暗柱和小墻肢鋼筋構造按框架柱。墻形狀雖然象板,但其鋼筋構造與板有本質的區別。板是單純的受彎構件,可以采取分離式配筋,即板底筋加支座負筋的的形式,但剪力墻必須按雙層雙向設計。板鋼筋底筋進入支座5D且至中心線,但墻的水平筋必須到墻端,暗柱與墻是個不可割的整體,是受力共同體,暗柱是墻邊緣約束加強構件,不管暗柱有多寬,剪力墻水平筋都伸至暗柱外端,墻水平剪筋不存在與暗柱搭接或錨固。但但墻水平筋伸入端柱可以是個錨固值,當小于錨固值時須伸至端柱內側且彎折15D。墻在基礎內插筋彎折長度不于150,且不少于二道水平筋和拉鉤,主要起固定作用,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又增加施工難度,缺乏可操作性,也是浪費鋼筋。墻水平筋不宜在墻轉角處搭接,墻轉角是墻應力集中部位,墻水平筋在轉角搭接不能保證混凝土對鋼筋的有效握裹,減弱粘結強度,使墻轉角成為薄弱部位。但水平筋避開墻轉角連接會增加施工難度,也給鋼筋計算帶來麻煩。墻水平筋與暗梁側面鋼筋不重復布置兩者取大者。墻水平筋在框架梁不必設置。但墻豎筋貫通框架梁。墻水平筋貫通連梁,放在連梁的外側,但施工不便,鋼筋計算也不便。連梁的側面鋼筋與墻水平筋可以采用分離式。墻豎筋連接位置原則上沒有限制,一般位于樓面以上一個搭接長度,搭接長度等于1.2LAE,并且按50%交錯。墻豎筋在屋頂與屋面板搭接,墻豎筋伸入屋面板一個錨固值。 墻梁包括連梁、暗梁和邊框梁?,F在的設計者對梁概念處于亞清晰狀態,亞清晰是由淺閱讀造成的,現代人很難靜心潛心和深度研究問題。設計者給梁的代號也隨心所欲,極為混亂,如連梁箍筋設計成加密非加密,豈不知連梁規范要求全加密,連梁不允許支承梁,即不能作為梁的支座。有的LL 梁設計成KL,有的L梁設計成LL,把AL梁設計成KL,凡此種種,對施工和預算帶來困難。我們施工和預算不能僅根據梁的代號而且根據它的受力特征來判斷它究屬于那類梁。連接二片墻的梁是連梁,連梁上下縱向鋼筋伸入暗柱和墻的共同體內一個錨固且不少于600MM。為防止頂層連梁的錨固區的破壞須加設約束箍筋。與墻垂直交的梁為框架梁或次梁。暗梁縱向鋼筋錨入暗柱內與暗柱形成剪力墻內隱形框架
PKPM合理性判斷
1.檢查原始數據是否有誤,特別是是否遺漏荷載; 2.計算簡圖是否與實際相符,計算程序是否選則正確 3。7大指標判定: (1).柱及剪力墻軸壓比是否滿足要求,主要為控制結構延性;見抗規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為控制各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確保結構安全性;見抗規5.2.5 剪重比也就是地震剪力系數,由《抗規》(GB50011-2001)對5.2.5條的條文說明知,“對于扭轉效應時顯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結構,剪力系數取0.2amax”,由此可據《抗規》表5.1.4-1推算出各地震列度下的剪力系數:9度為0.2*0.32=0.064,8度為0.2*0.16(0.24)=0.032(0.048),7度為0.2*0.08(0.12)=0.016(0.024),6度為0.2*0.04=0.008。在計算時應注意《抗規》5.2.5條,對于6度區可不要求該剪力系數,可詳讀該條的條文說明。即6度區按0.8%較好,這樣對結構來說是更安全的(類似于最小配筋率的概念)。 剪重比主要是考慮基本周期大于3s的長周期結構。地震對于此類結構的破壞相比短周期的結構有更大影響,但規范用的振型分解反應普法無法作出估計;而且對于此類長周期結構計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結構效應可能偏小,這可能就是規范設定最小剪重比的原因。另外不要忘了對豎向不規則結構的薄弱層的水平剪力應增大1.15倍,即樓層最小剪力系數不小于《高規》表3.3.13(即上表)中相應數值的1.15倍。在抗震規范的抗震截面驗算的條文說明中,明確指出,剪重比是一個調整系數,即這不是一個指標,計算結果出來后,若剪重比大于規定的最小值,計算結果不作調整,若小于,將地震剪力調大,使剪重比達到規定的最小值.類似框剪結構的0.2Qo,在satwe的結果文件Wmass.out,給出這一調整的信息,多看看這一信息,對剪重比的理解會更深刻. 注意剪重比和剪壓比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剪重比是對整個結構體系一個宏觀概念,而剪壓比是針對單個構件的一個控制指標(類似于剪跨比)。一般的轉換梁的截面尺寸是由剪壓比計算確定,以避免脆性破壞和具有合適的含箍率.剪壓比計算公式:μv=Vmax/fcbho.其中Vmax為轉換梁支座截面處最大組合剪力設計值,fc為轉換梁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fc為轉換梁的寬度,ho為轉換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關于有沒有上限的問題,首先要明白在地震作用下影響建筑水平地震剪力的內在原因是什么,這個明白了此問題也就有解了這個原因就是結構剛度,結構剛度越大產生的剪力就越大,有些建筑不滿足剪重比要求多是因為建筑過柔的緣故。結構剛度的大小可參考層間位移比,只要這個比值合適就不用擔心建重比太大的問題 層間位移比在框剪結構中,按經驗取值為規范的2倍.根據李國勝編著的一本書,6度時可取7度時相應的1/2剪重比過大過小都需要檢查。過大,說明底部剪力過大,應檢查輸入信息,是否填入信息有誤,或者剪力墻數量過多,結構太剛。不論剪力重力比過大過小,都要找出原因,將其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其計算的位移,內力,配筋才有義。 轉剪重比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 1)程序調整:在SATWE的“調整信息”中勾選“按抗震規范5.2.5調整各樓層地震內力”后,SATWE按抗規5.2.5自動將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系數直接乘以該層及以上重力荷載代表值之和,用以調整該樓層地震剪力,以滿足剪重比要求。

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剪力墻的判別條件) 鋼結構網架設計

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剪力墻設計時應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種類型當滿足(剪力墻的判別條件)

推薦閱讀:

擋土墻設計驗算內容包括哪些(擋土墻設計驗算內容包括哪些方法)

鋼結構樓梯設計效果圖(鋼結構樓梯做法大樣圖)

鋼結構夾層做法圖集(鋼結構夾層是什么意思)

節點有限元分析(節點有限元分析彎矩和剪力如何施加)

樓板開洞加固圖集(樓板開孔加固圖解)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